河南日報記者李保平 阮現武
近日,洛陽市伊濱區分別發出兩份“懸賞告示”,邀請轄區企業領取1億元獎勵補助資金!在洛陽市引起轟動。
據了解,2021年,該區出臺了兩份重磅文件,分別是《關于促進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樓宇經濟發展扶持政策實施細則》,并專門建立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區財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億元資金,以獎勵、補助等方式,對各類符合條件的企業予以支持扶持。
日前該區公開發布公告,通知相關企業申報“領獎”,區財政將對2021年度政策資金給予兌現。
有諾必踐!彰顯著伊濱打造全省最優營商環境的信心!
解放思想!彰顯著伊濱以創新為引領打造科技產業新城的決心!
解放思想 錨定千億目標
作為洛陽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最重要的發展平臺,洛陽市委、市政府站位洛陽副中心城市乃至全省建設發展大局,按照前瞻30年的要求,為伊濱科學確定了科技產業新城的發展定位,使伊濱再一次站在了洛陽建強副中心、形成增長極的風口。
在日前召開的伊濱區經濟工作會議暨2022年第一季度重點工作推進會上,伊濱區提出聚焦伊濱科技產業新城、青年友好型城市示范區的新發展定位,規劃了“十四五”末GDP超千億的宏偉目標。
經濟發展預期指標體現著發展態勢,體現著奮進決心,更體現著站位擔當。“市委作出打造伊濱科技產業新城的規劃部署,舉全市之力支持伊濱建設,伊濱在全市大局中的分量很重、責任很大。”伊濱區黨工委書記何武周說,“洛陽要建強副中心、形成增長極、重振新輝煌,伊濱必須有擔當、有作為,必須跨越式發展,必須‘跳起來摘桃子’!”
創新引領 推動發展高質量
剛剛過去的2021年,伊濱區堅持創新引領,以科技產業社區激活發展動能,以中軸帶建設提升功能品質,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全力推動伊濱科技產業新城建設起勢見效,為加快建強副中心、形成增長極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科技產業新城建設蹄疾步穩。
創新驅動添活力。堅持“項目為王”,滾動實施“三個一批”,以項目建設為主動輪,帶動所有輪子同步運轉。全區共實施項目251個,完成投資315億元,占年度總投資的103%;其中省市重點項目32個,完成投資219億元,占重點項目年度總投資的140%。出臺優惠政策,激活存量、擴大增量,高技術制造業完成投資3.38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11.37億元,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2%、8%,對規上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分別為0.8%、2.2%;新增市場主體5257戶、同比增長40%。
“三力”聯動釋動能。持續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積極承接省、市下放的213項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成功舉辦“千企入駐伊濱”活動,1038家企業成功入駐。利用省外資金46.2億元,實際吸收外資2.85億美元。新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遷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新增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41家、創新平臺16個,技術合同交易額完成4.3億元。中科信息產業研究院、智能農機裝備創新中心通過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項目驗收。
新城建設再發力。“一館三中心”重大公共服務設施加快建設,奧體中心主場館已完成鋼結構吊裝,科技館、會展中心和文化藝術中心加速推進。中央公園“一渠三軸”伊東渠新渠開挖2361米,老渠施工2200米;中軸及東西副軸部分標段完成渠道硬化、微地形整理等建設。市中醫院伊濱醫院一期、市中心醫院伊濱院區一期主體封頂,國家呼吸區域醫療中心獲批,河南中醫藥大學洛陽校區建成開學,新建游園6座。
產業為基 做實產業硬支撐
科技產業新城建設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千億級經濟總量目標,必須要有高質量的產業作支撐,對此,伊濱區黨工委有清醒的認識。
據相關人員介紹,新的一年,伊濱區將牢樹“項目為王”導向,錨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主攻方向,堅持以質量效益為中心,推動“萬人助萬企”全覆蓋,大力實施“四上”企業“倍增”行動,不斷壯大工業經濟基本盤,在以下五個方面發力。
一是精準落實惠企政策。繼續實施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全面落實月銷售額15萬元以下的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和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增值稅留抵退稅等稅收優惠政策;鞏固涉企行政事業性“零收費”成果,確保企業享受各項政策紅利,切實為企業減負松綁。
二是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精準開展銀企對接,做好受困中小企業續貸續保工作,引導金融機構根據企業不同需求,推廣“科技貸、信用貸”等多種貸款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增信。支持鼓勵企業上市融資,推動佛光發電、申泰物業、蘭迪玻璃、天佑春都、科飛亞家具、花都家具等企業上市培訓,積極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工信、商務等相關部門主動對接企業,兌現1億元獎勵資金。
三是做好要素保障。全面落實中小企業納入電力直接交易市場主體范圍,深化中小企業“三省”“三零”辦電服務。支持區內企業與洛陽師范學院、職業技術學院、鐵路信息工程學校等院校開展“菜單式、訂單式、項目制”培訓,為企業輸送技術人才。
四是大力推動企業提質倍增。實施“四上”企業倍增五大行動,確保2022年實現新增“四上”企業223家以上,“十四五”末要達到1000家以上。實施高新技術企業“雙倍增”行動,力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6家以上,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00家以上。加快建設龍門實驗室,爭取河南省科學院項目轉化基地、洛陽市新材料制造業重點實驗室、廣工大研究院等落地實施,市級以上平臺載體達到30個以上。
五是加快伊濱人氣聚集。把加快服務業發展作為聚集人氣的重要抓手,加快玉泉商業廣場、丹尼斯大衛城、紅星美凱龍愛琴海購物公園、中梁百悅城等商業綜合體建設,打造時尚潮流的消費場所,吸引年輕人在伊濱居住生活。加大“伊濱早六點”宣傳力度,引進更多知名餐飲品牌,打造全市晨間經濟消費熱點,讓更多的人來伊濱消費。
“2021年伊濱區的經濟總量近200億元,‘十四五’末要達到1000億元,增速是翻兩倍多。”何武周表示,“我們有壓力,但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傾力支持下,更有信心。”
責編: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8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