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中旬以來,新一輪基金自購潮再度浮現,包括中歐基金、睿遠基金、易方達基金等在內的多家基金公司發布旗下產品自購公告,且多為權益類基金,還有部分公募機構自購了FOF產品。不少基金公司表示,從估值角度觀察,看好A股中長期配置價值。
中歐基金近日發布公告稱,將使用固有資金自購旗下偏股型基金及FOF合計1.5億元,包括中歐創業板兩年定開、中歐智能制造、中歐創新成長等產品。完成本次投資后,中歐基金自購資金達到2.6億元;易方達基金公告近日運用固有資金2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基金及FOF基金;睿遠基金公告稱,公司將使用自有資金再次申購旗下基金不低于1.5億元,并承諾持有時間不少于5年;信達澳銀基金明星基金經理馮明遠公開表示,近期已自購自己管理的產品超百萬元。此外,交銀施羅德基金、天弘基金也宣布分別以5000萬元、1億元固有資金申購旗下公募產品,持有時間分別為3年以上、不少于1年。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2日記者發稿時,年內共有49家基金公司進行了73次自購,其中19家進行了2次及以上的自購,上述基金公司年內凈申購金額達到12.15億元。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分別為4.56億元、4.44億元,遠高于債券型基金,而FOF的自購金額也達到了50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積極進行自購的同時,不少基金公司也發聲表示,從估值等角度考慮,看好A股市場長期投資價值。廣發基金認為,經過前期大幅調整,從風險補償的角度來看,當前A股的中長期配置價值已經比較高。后續伴隨一季報業績預告逐步公布,股價有望向基本面回歸。永贏基金也稱,A股已進入底部震蕩區間,隨著穩增長穩市場的信號釋放,市場有望企穩回升。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