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晚
北京冬奧會閉幕式
在國家體育場“鳥巢”盛大舉行
閉幕式與開幕式“一脈相承”
從再續“一朵雪花”的故事到
“中國紅”碰撞“冰雪藍”
以“折柳”送別
這是屬于中國人特有的浪漫
在這扣人心弦的演出背后
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曾說:
“我負責精彩,航天負責成功”
一起看看航天人的
嚴謹靠譜、分秒必爭
如何保障這份精彩
用火箭發射支持技術
設計地面舞臺系統
地面舞臺系統
是開閉幕式兩場演出的核心設備
用于提供演出平面展示及
大型道具升降
滿足不同場景和儀式的要求
中央升降臺是
整個地面舞臺系統的中央區域
當中央舞臺啟動時
上面的圓形蓋板先下沉
兩側的鋼架會左右打開
舞臺升降僅需70秒
設計這套中央系統的工程師
曾設計過火箭發射支持系統
這些設備都用到了
航天的雙冗余系統
一主一備提高了可靠性
先下沉、再平移的
“小開合”開蓋方式
提升了舞臺的使用率和視覺美感
實現了直徑16米、重約300噸
圓形舞臺的平穩升降
整個中央升降臺蓋板寬度為26米
這種大跨度的開合技術
相當于在火箭發射場
將火箭從技術陣地移到發射陣地
▲火箭轉運至發射區(資料圖)
在這項技術中有一些傳承和迭代
誤差控制在3毫米以內
整個穩定性
最終做到誤差正負1毫米
據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
地面舞臺系統總指揮曹嶺介紹
整個地面舞臺系統有
約1萬多臺套的零部件
所以通過
航天的質量管理體系的方法
保證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造火箭的數字仿真技術
打造“冰立方”
除了開閉幕式的地面舞臺系統
還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航天技術
曹嶺介紹
長22米、寬7米、高10米的
“冰立方”
就運用了制造火箭時使用的
數字仿真技術
因為“冰立方”的迎風面積很大
要考慮其能不能承受住
因此,大家把整個鳥巢的風場
進行了仿真
這是一個技術的轉化
曹嶺介紹
最難的部分是開幕式中的五環
當時導演只給了一個想象圖
如何把想象圖轉化成實際
大家克服了很多困難
單是透光材料的研發
就找了11種材料
不斷迭代、不斷嘗試
用了大量仿真技術、仿真計算
一遍遍校合、實驗
……
最后呈現出“冰雪五環”的效果
閉幕式五環如夢似幻
也有航天工藝助力
北京冬奧會閉幕式驚艷眾人的五環
由不同顏色的小燈珠組成
讓人瞬間“夢回”2008年北京奧運會
據冬奧會閉幕式
“夢幻五環”技術負責人田凱介紹:
這確實是還原了2008年奧運會五環
但借助航天工藝中的相關施工技術
進行了提升優化
確保整個五環能快速布局
航天科工人
還使用了一個可達8000米距離的
遙控開關
能直接在8000米外
成功點亮五環
這也采用了冗余系統
有兩套控制系統
任何一套系統點亮后
五環就可以精彩呈現
致敬世界首個“雙奧之城”北京
圖片來源:新華社
北京冬奧會已落下帷幕
“冰墩墩”下班啦
輪到“雪容融”登場
圖片源自網友@媛紙想要當學霸
北京冬殘奧會將于
3月4日至13日舉行
冬殘奧會開幕那天是農歷二月二
“龍抬頭”恰逢“雪容融”正式上班
一起期待奧運之火
再次點亮“鳥巢”的時刻
來源:央視軍事綜合CCTV-7《正午國防軍事》等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0
頭條 22-02-20
頭條 22-02-20
頭條 22-02-20
頭條 22-02-20
頭條 22-02-20
頭條 22-02-20
頭條 22-02-20
頭條 22-02-20
頭條 22-02-20
頭條 22-02-20
頭條 22-02-20
頭條 22-02-20
頭條 22-02-20
頭條 22-02-20
頭條 22-02-20
頭條 22-02-19
頭條 22-02-19
頭條 22-02-19
頭條 22-02-19
頭條 22-02-19
頭條 22-02-19
頭條 22-02-19
頭條 22-02-19
頭條 22-02-19
頭條 22-02-19
頭條 22-02-19
頭條 22-02-19
頭條 22-02-19
頭條 2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