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張 妮】單人床一鍵秒變沙發,健身器不插電就能啟動,載人深海模擬器帶你暢游海底……在“鳥巢”對面的北京冬奧村,會誤以為自己闖入科技館。1月27日正式開村后,北京冬奧村將接待北京賽區五大冰上項目1670名各國運動員。他們將在這里度過怎樣的日常生活?開村前夕,《環球時報》記者探訪北京冬奧村時發現,科技環保與簡約服務是最大亮點。
“非必要不接觸”簡約客房服務
進入北京冬奧村,20棟橘黃、銀白兩種顏色的公寓樓錯落排列。“運動員到北京冬奧村后,首先要進行核酸檢測和登記注冊,完成相關程序后,他們就會來到居民服務中心辦理入住。”北京冬奧村住宿服務團隊負責人陳德華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團隊主要負責北京冬奧村居民服務中心、健身中心、娛樂中心的一線服務工作。據他介紹,除提供類似酒店前臺的相關服務之外,居民服務中心還設有可預約的會議室、按摩室和醫療室,以及有106臺洗衣和烘干設備的大型洗衣中心。
北京冬奧村的公寓分為4個戶型,分別為135㎡、165㎡、190㎡和220㎡。《環球時報》記者參觀的房間為190㎡的三室一廳,里面有1個共享客廳、3個臥室和3個獨立衛生間,可供3名運動員居住。為更好地保障運動員睡眠,臥室中的智能床采用記憶棉材質,床的形態還能調整切換,《環球時報》記者也體驗了一把:通過遙控器上不同開關,可輕松調節床頭和床尾的高度;還可一鍵選擇“看電視”模式,將床變成接近沙發的姿態;選擇“看書”模式,則秒變沙灘椅。此外,房間燈光都能調節亮度,不僅舒適還可省電節能。
為防止疫情擴散,運動員公寓樓并沒有使用中央空調系統,應用的多式聯運空調系統設有智能模塊,可對每個房間的溫度控制進行單獨處理。這樣,一旦某個房間發生疫情,不會擴散到其他房間。此外,該系統控制面板會顯示PM2.5、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空氣質量數值,如果某個數值超標,會自動啟動新風系統或空氣凈化系統。
陳德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客房服務方面,北京冬奧村采取與東京奧運會類似的“非必要不接觸”簡約服務原則。“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我們盡量不提供人對人服務。如客人提出不需要客房服務,我們就不進房服務。如果沒有提出,我們會兩天進一次運動員房間進行清潔和消殺,同時更換毛巾。每4天更換一次床單枕套。服務人員會將干凈的床單枕套放在房間中,由運動員自行更換。他們將用過的床單枕套放在專用桶中,服務人員會在兩天內取走。當然,所有進房間的服務都是在運動員不在時進行的,避免人員接觸。”
賽事期間,公寓樓內還將啟用幾十臺機器人,提供問詢、客房送貨等服務。“但無論機器人還是服務人員,都不提供客房送餐服務。”陳德華解釋稱,由于運動員對餐飲比較敏感,服務人員盡量不接觸運動員餐飲。如有運動員因故不能到餐廳就餐,會有專業人員將餐食從餐廳送到居民服務中心的保溫取餐柜,之后由運動員自行掃碼領取。
據了解,冬奧村內運動員餐廳設有智能引導機器人、炒菜機器人等多種類機器人,還配備智能餐臺、智能取餐柜等設施。根據防疫要求,每個座位之間都設有隔板。
48小時內轉成冬殘奧村
冬奧恰逢中國傳統新春佳節,北京冬奧村在居住區布置燈籠、中國結等裝飾品,將中國傳統文化氛圍融入運動員的生活,并準備虎年吉祥物送給各國運動員。在廣場區地下區域,設有中國傳統文化展示館,展示中國書法字畫,還有一個穿著古裝的機器人通過彈琴、寫書法、做中國刺繡等方式傳播中國文化。作為運動員娛樂、休閑、購物的重要場所,運動員還可以在廣場區享受“一站式”生活服務,包括沖印、干洗、花店、書報亭、美發美甲、便利店等。廣場區的地面廣場集中展示各代表團旗幟,休戰墻簽名也將在此舉行。
冬奧會結束48小時之內,北京冬奧村將迅速轉換成殘冬奧村,為800多名殘冬奧運動員提供服務。“我們會把東區公寓樓關掉,全部啟用西區帶有殘疾人設施的房間,并進行相關調試。比如,將床腳進行拆卸,床的高度降低30厘米。”據陳德華介紹,西區公寓樓所有房間均設有完備的殘疾人設施:室內門采用帶有把手的平移門;無障礙衛生間為防滑地面,兩側設有帶安全抓桿的坐便器和淋浴凳等;洗手盆為高度80厘米的臺式洗手盆。殘冬奧運動員入住前,服務人員會將所有相關服務設施如低位開關等全部檢查一遍。對殘疾人的服務禮儀也有所不同,但進房間服務的頻次與此前相同。
“為更好地進行冬奧村(殘冬奧村)疫情防控,我們將回國人員隔離酒店、海外單位后勤物業等經驗與冬奧組委防疫手冊相結合,重新進行優化,修訂22步清潔消毒法和很多防疫措施細則。”陳德華舉例稱,進入賽時狀態,服務人員每天須做一次核酸檢測;所有進入工作區域的服務人員必須穿防護服,與運動員保持2米以上距離;運動員坐電梯,服務人員走樓梯等,不僅全力做好北京冬奧村的防疫保障,還要在冬奧會結束后將所有服務人員平安送回家。
VR娛樂設施成亮點
因賽事期間實行疫情防控閉環管理,在冬奧村內為運動員提供娛樂設施、豐富業余生活顯得格外重要。在北京冬奧村占地1000平方米的娛樂中心內,除設有桌式足球、臺球、乒乓球等傳統娛樂設施外,還有很多首次亮相的娛樂裝備,科技感十足。坐進4D載人深海模擬器和太空模擬艙,就可體驗在海底上下移動和太空起降飛行的逼真場景;3D模擬滑雪機更是往屆冬奧村未曾出現過的“神器”。
“北京冬奧村的娛樂設施應該是目前技術含量和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陳德華舉例稱,娛樂中心內有一個面積較大的場地,地面上有很多花朵圖案。進入場地后,玩家頭上會戴一個VR裝備,它同時也是定位裝置。地上的花越多,定位就越準。“戴上裝備后,玩家就進入模擬戰爭場景,和虛擬環境融合在一起,真切地體驗到躲到戰壕里或躲在樹后的感覺。”
為保持良好的比賽狀態,運動員日常健身必不可少。北京冬奧村健身中心共分為兩層,總面積達2000平方米,健身器材種類近400件。首層主要為心血管功能訓練區、動感單車區、運動表現區和線性加速度區。二層為自由力量訓練區、拉伸區和力量區。《環球時報》記者發現,每臺健身器材兩側都設置透明隔板,以防病毒傳播。北京賽區以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冰球等冰上項目為主,對運動員下肢專項力量、爆發力與耐力有極高要求。基于此,北京冬奧村健身中心配置很多專為冰上運動員設計的健身器材,包括以訓練下肢為主的有氧訓練器材等。
除了科技感,健身中心的一些裝備還很環保,如心血管功能訓練區很多設備不插電,可通過運動員的運動自行發電運轉。記者在一部不插電的動感單車上蹬了幾下,設備便暢快地運轉起來。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5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