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誘導的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遠離過度借貸營銷陷阱,防范過度信貸風險。《提示》列舉了多種過度借貸營銷誘導行為,包括誘導消費者辦理貸款、信用卡分期等業務,侵害消費者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誘導消費者超前消費;過度收集個人信息,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權等。
當前信用卡、小額信貸等個人消費信貸服務與各種消費場景深度綁定,便利了大家的生活、減輕了即時的支付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銀行金融機構、其他借貸平臺的業務及利潤增長;從深層次看,借貸營銷也在激發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穩定社會就業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消費信貸雖好,過猶不及。消費者若頻繁、疊加使用消費信貸,易引發過度負債、征信受損等風險。近年來,信用卡違約數量激增,大學生網貸事件頻發,均與過度借貸營銷有關,其危害巨大,亟待整治。
遏制過度借貸營銷亂象,防范過度信貸風險,必須雙管齊下,既要規范金融機構的個人消費信貸服務,對誘導消費者過度借貸消費的行為進行打擊,也要對消費者進行教育,做到打防結合、有效防護。具體來看,一方面金融機構要對信貸風險引起高度重視,提高社會責任意識,克服逐利沖動和業績至上觀念,規范借貸流程,加強信貸審核與管理,堅決遏制“以貸養貸”“以卡養卡”等行為,引導消費者健康理性消費;另一方面,消費者要堅持量入為出的消費觀,合理使用信用卡、小額信貸等服務,在不超出個人和家庭負擔能力的基礎上,合理發揮消費信貸產品的消費支持作用,養成良好的消費還款習慣;要從正規金融機構獲取信貸服務,不要輕信非法網絡借貸虛假宣傳,一旦發現侵害自身合法權益的行為,要及時選擇合法途徑維權。
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是推動經濟走向長期穩定增長的關鍵內生動力。只有剎住過度信貸和過度消費之風,營造安全健康的消費環境,才能可持續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升級。對于相關政府部門來說,要強化監管,壓實責任,對誘導消費者過度借貸的行為,必須嚴厲打擊,嚴防消費領域的金融風險。
【來源:安徽日報融媒體】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