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宜陽博物館正式開館,對群眾免費開放。
據了解,宜陽博物館館舍面積共7300平方米,主要分為三大展區:歷史文化展、革命歷史展、攝影書法美術作品展。
第一展區主要展示宜陽歷史文化。宜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古是人類繁衍宜居之地。黃河的重要支流洛河穿境而過。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期,洛河及其支流沿岸分布著眾多原始聚落,其時代跨越裴李崗、仰韶和龍山文化,印證著洛陽盆地和早期中國走向文明的進程。宜陽地處交通要道,秦楚孔道、晉楚通道、兩京驛道、絲路商道、南北茶道在這里交匯,孕育的河洛文化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展陳以保護、展示宜陽歷史文物為宗旨,以發生在宜陽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文化亮點為紐帶,圍繞“宜人之始、文明之源(原始社會時期)”,“甘棠之地、故國別都(夏、商、周時期)”,“光武承璽、兩京咽喉(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京畿別苑、錦屏遺珍(隋、唐、宋時期)”,“商旅充道、四方輻輳(元、明、清時期)”五個部分,展出文物3000余件,以文物實體和多媒體動態顯示等科技手段,生動再現了宜陽悠久的歷史文化。
第二展區主要展示宜陽革命歷史和紅色印記。宜陽不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紅色資源也獨具特色。從1927年宜陽青年張兆芳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張自安等進步青年在韓城西關油坊秘密成立宜陽縣第一個中共黨支部開始,宜陽先后成立的各級黨組織和一大批優秀共產黨人,為這片沃土前赴后繼、拼搏努力、接續奮斗,譜寫了黨領導宜陽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贊歌。
該展區以中共宜陽黨組織的建立、發展、壯大歷程為主線,展出珍貴圖片300余張、歷史檔案和革命文物50余件,全面展現了宜陽黨組織創立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是回顧革命歷史、緬懷先烈的重要載體,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提供了生動教材。
第三展區圍繞“十年輝煌 富美宜陽”主題,以該縣2011-2021十年經濟社會發展為主線,按照發展路徑分為“工業主導、農業調優、旅游帶動、城鄉統籌”四個篇章。共展出200幅攝影佳作,從不同側面展示該縣十年發展歷程的輝煌成就,吸引了眾多群眾來此參觀、品讀宜陽深厚的歷史底蘊。(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程紹琦)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