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兩只、三只……哎呀!一共有100多只天鵝!”2月21日,在孟津縣黃河中下游分界線主題公園,正在拿著望遠(yuǎn)鏡對濕地夾心灘進(jìn)行鳥類監(jiān)測的孟津自然保護(hù)區(qū)管理中心的高級工程師馬朝紅邊數(shù)邊激動地說。近年來,隨著孟津黃河濕地自然保護(hù)區(qū)生態(tài)修復(fù)成效日益顯現(xiàn),一度罕見甚至絕跡的天鵝、大鴇、黑鸛、大雁、鷺鳥等珍稀鳥類再次成群出現(xiàn),不少市民和攝影愛好者紛紛拿起手機或相機拍下這里的美景。
“你瞧,那貼著河面飛行的是斑頭雁,在水里覓食的是赤麻鴨。這么多水鳥,太壯觀了!”馬朝紅一邊擺弄相機,一邊感慨地說,近幾年每年從10月開始,黃河濕地就會成為大規(guī)模候鳥的“驛站”,一直持續(xù)到次年3月,候鳥已經(jīng)成了這里的獨特景觀。“候鳥只會在水質(zhì)好、生態(tài)環(huán)境佳的地方出現(xiàn)。孟津黃河濕地自然保護(hù)區(qū)生態(tài)得到修復(fù),為鳥類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棲息之處。”馬朝紅說,孟津黃河濕地東西長96公里,總面積達(dá)2.4萬公頃,有著大片的淺灘濕地,生長著茂密的植被,為水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馬朝紅介紹道,在濕地自然保護(hù)區(qū)內(nèi),成群的小天鵝陸續(xù)來到這里歇腳、覓食。在完成短暫的休整后,這些小天鵝再次起飛,趕往長江流域內(nèi)的越冬地。從去年10月底開始到今年1月份,已觀測到700多只小天鵝過境孟津黃河濕地,數(shù)量相比往年有了明顯增多。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李曼通訊員鄭占波郭宇蒙文圖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