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中午12點,監測到大、小天鵝混群棲息,共105只……” 2月19日,在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段,近百只天鵝時而水中漫步、覓食嬉戲,時而結伴齊飛、翩翩起舞,鳥類監測員馬朝紅正通過望遠鏡觀察鳥兒的動向并記錄數據。
“從每年10月開始,孟津黃河濕地就會成為大規模候鳥的‘驛站’,一直持續到次年3月。”馬朝紅一邊調整相機,一邊感慨:“候鳥只會在水質好、生態環境佳的地方出現。孟津黃河濕地為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得天獨厚的棲息之處。”
近年來,孟津縣重拳出擊,對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范圍內的各種種植、魚類養殖等進行了全面清退,共清退種植面積11000畝、養殖面積470畝。同時,還對濕地保護區范圍內的采砂企業進行了徹底根治,累計清運砂石料129.5萬方,并通過播撒濕地草籽、水系連通等方式對整治區域進行生態恢復,先后建成3個共1.9萬畝的濕地恢復示范區。
“濕地好不好,關鍵看水鳥。”生態恢復后的孟津黃河濕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前來“安營扎寨”。據介紹,僅2020年,洛陽市就發現3種鳥類新記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草原雕、國家“三有”保護動物鐵嘴沙鸻和紅頸瓣蹼鷸。許多珍稀鳥類也以較大種群出現,如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最多時監測到84只,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黃胸鹀80余只。
目前,洛陽市正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機遇,加快黃河濕地保護治理與生態修復工作,厚植生態底色。按計劃,洛陽沿黃生態旅游公路將于3月底建成通車。作為黃河生態廊道的一部分,將把山、水、林、田、湖、草、沙有機融為一體,讓沿黃生態廊道成為以黃河干流為經脈、以山水林田湖草為有機整體的生態廊道、文化廊道、致富廊道、幸福廊道。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祁思元 通訊員 鄭占波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