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藍單車成為近期倒閉的共享單車企業中“最大牌”的一個。而這一曾被市場稱作是第三大共享單車品牌企業的倒下,對整個共享單車市場來說無疑具有著強烈的象征意義。有分析指出,在ofo、摩拜兩強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共享單車行業的馬太效應越來越顯現出來,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共享單車的冬天似乎比今年的冷空氣來得更早,一大批跟風而進的共享單車企業相繼倒閉、停擺。之前有悟空單車、町町單車等相繼倒閉,近期又有小藍單車突然“掉鏈子”,被坊間熱傳資金陷入危機無法續命。在喧囂中沉默數日之后,小藍單車創始人兼CEO李剛于上周四晚間發表公開信,承認“融資失敗”、“錯失并購”、“財務惡化”等運營現狀。專家指出,目前在ofo、摩拜兩強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共享單車行業清場效應進一步凸顯,小平臺生存陷入困境。
資料圖:北京街頭的“小藍單車”。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事件
小藍單車散伙風波
繼悟空單車、町町單車等共享單車公司倒閉之后,小藍單車被曝也陷入了危機。目前小藍單車官網已處于癱瘓狀態,熱線電話無法接通,官方APP無法正常登錄。11月16日晚間,沉默數日的小藍單車創始人兼CEO李剛親筆撰寫公開信,他在信中稱,從6月份開始,小藍單車仿佛受到了詛咒,他跑遍了上百家基金會,但沒有換來一筆資金,最終小藍單車和野獸騎行惡化的財務狀況,讓訂單遲遲不敢下達。李剛說:“關于小藍單車和野獸騎行,作為一位CEO,我做錯了……”他認為,由于錯誤判斷了共享單車“限投令”的實施節奏,致使小藍單車半年60萬輛的投放數量遠遠少于市場前兩家(摩拜和ofo)。
李剛同時表示,“會盡全力挽回和彌補錯誤”,并宣布與拜客出行達成合作。據稱,將由拜客出行全權代理小藍單車未來的運營,用戶可以一直使用小藍單車。在完成技術對接后,押金用戶將免費使用小藍單車。“我們也會與拜客出行一同增加調度,讓更多的小藍單車與您見面。”
據悉,小藍單車倒閉傳聞持續發酵的起因是,有疑似小藍單車員工此前在社交平臺爆料稱,公司已宣布解散;公司HR則在朋友圈賣起辦公家具,“95成新辦公家具,時尚簡約,出手轉讓”。從而驚動了眾媒體,很快有關小藍單車的消息滿天飛。有媒體報道稱小藍單車已經解散了大部分員工,可能會留一小部分產品技術人員,轉到別的公司。此外,小藍單車創始人兼CEO李剛的另一家公司,與小藍單車一起辦公的野獸騎行,除了高管外,其余員工全部遣散(勸退)。更有多家媒體曾趕到小藍單車公司北京總部,發現已經人去樓空,現場只剩部分技術人員。
北京青年報記者向小藍單車公關部負責人求證,截止到發稿時未得到回應。同時也有多家媒體稱,之前一直保持聯系的公司公關部人員突然消失。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小藍官方微博于今年11月10日還發布最新信息稱:“小藍單車攜手咪咕游戲,帶你騎上二次元小藍單車,一起穿越二次元世界!更有總價值100萬的豪華游戲禮包,在小藍單車APP中大量派送!”似乎顯示著公司還在開展新業務。然而有用戶紛紛反映,現在街上的小藍車越來越少,特別不好找,壞車還特別多,“打開一輛不能騎,又打開一輛還不能騎。”
現象
多家共享單車品牌已宣告死亡
在共享單車貼吧里,有網友展示自己手機上滿屏的共享單車APP,數量共有24個之多,包括CCbike、小藍單車、7號電單車、黑鳥單車、哈羅單車、何在、騎點、奇奇出行、小鳴單車、酷奇單車、由你單車、踏踏、熊貓單車等等。其中很多共享單車品牌早已經不知去向,估計是因為公司規模太小,默默死掉沒有引起社會關注。而小藍單車就不同了,曾被市場稱作是第三大共享單車品牌。
公開資料顯示,小藍單車在去年11月22日正式落地運營,相繼在深圳、廣州、成都、南京、北京等多個城市開展業務。今年1月,小藍單車宣布完成4億元A輪融資,由黑洞資本領投,智明星通跟投,估值一度高達10億元。但是小藍單車僅運營10個月就開始出現資金緊張跡象。今年3月22日,小藍單車推出了半年特權卡,費用為199元,只要在有效期內6天有騎行記錄且未退押金,180天后即可全額返現。然而等到今年9月22日特權卡進入返現期時,部分用戶反映小藍單車突然強制升至全年特權卡,將用戶提現時間推遲半年。隨后資金問題大面積爆發。據悉,目前小藍單車被爆拖欠供應商款項高達2億元,涉及70余家供應商,大部分供應商被拖欠款項在100萬元左右,部分供應商被拖欠款項高達800萬元。
實際上,小藍單車的困境并非個例,今年以來,悟空單車、町町單車、酷騎單車等具備一定業務規模的共享單車品牌已經死亡或者走向死亡。就在11月初,酷騎單車也在資金問題集中爆發后將運營權轉交給拜客出行。
不過,據說要接手小藍單車和酷騎單車的拜客出行似乎也有“隱憂”。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由四川拜客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主導的拜客出行,主要在四川、廣西等西南地區運營拜客單車。值得注意的是,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四川拜客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2017年5月15日被成都市工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分析
共享單車市場“黃橙”爭霸?
小藍單車的出局使得共享單車市場由原本的黃、橙、藍三足鼎立,演變成了黃、橙雙雄天下。有市場觀察人士指出,共享單車行業的馬太效應越來越顯現出來,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中國知名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最新發布的《2017年Q3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共享單車行業活躍用戶規模整體新增至3436萬,環比增長7.7%,增長有所放緩,多個小平臺面臨生存困境。
然而,在共享單車行業第三季度用戶規模增長放緩的背景下,ofo依然保持增速強勁,且用戶增速為摩拜的2.5倍。ofo月活躍用戶數增至1860萬,環比增長12.8%,排名行業第一;摩拜月活躍用戶環比增長5.1%,位居行業第二,其他單車平臺的活躍用戶規模不及第二名摩拜的十分之一。
從活躍度上來看,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ofo9月活躍滲透率為3.94%,環比增長近16%,位居共享單車行業第一;摩拜活躍滲透率為3.75%,環比增長5%,位居行業第二。數據對比可知,ofo的活躍滲透率增速是摩拜的3倍之多。
從總使用次數來看,艾瑞9月數據顯示,ofo月度總使用次數增長至17.4億次,摩拜月度總使用次數增長至8.8億次。數據對比可知,在9月月度總使用次數方面,ofo領先摩拜達8.6億次,總使用次數為摩拜的近2倍。從近4個月的發展趨勢來看,ofo在用戶總使用頻次上領先摩拜的優勢不斷拉大。
在用戶品牌知名度方面,艾媒9月數據顯示,ofo以73.4%的品牌知名度位居行業榜首,摩拜以67.7%的品牌知名度位居行業第二,小鳴單車以31.4%的品牌知名度位列第三,其余共享單車品牌知名度均低于30%。
另外,Trustdata報告中也指出目前在ofo、摩拜兩強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共享單車行業清場效應進一步凸顯,小平臺生存陷入困境。然而放眼整個行業來看,不僅二三線城市共享單車城市滲透率相比出行用車還有所差距,海外市場還有極大的市場可以挖掘。也就是說,下半場的競爭將是寡頭勝出的時代,誰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誰的服務更讓用戶青睞,才能最終沉淀存量用戶,持續拉新。
此前有數據顯示,黃橙雙寡頭之一的ofo小黃車日訂單超3200萬,且連接了超1000萬輛共享單車,但是對于中國甚至全球龐大的出行市場來說,市場天花板還有很高。不斷開拓新市場、發展新用戶,依然是整個共享單車行業的重大任務。所以,今年以來黃橙兩大巨頭都在著力提升產品和服務,甚至都不約而同地推出了月卡騎行等低價促銷業務拉新。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