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推進綜合交通高質量發展
(一)推進安全發展
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安全水平。樹立全壽命周期高質量發展理念,加強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應用,高標準高質量打造橋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交通基礎設施。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和設施快速恢復能力。推廣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術應用,推進精品建造和精細管理。推進基礎設施標準化、預防性、精細化、規范化養護,保障運行安全。加大安全設施投入力度,提升交通設施安全防護水平。強化重點路段安全治理,加大危橋等老舊設施改造力度。進一步健全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完善橋區標志標識,提高航道通航保障水平,規范橋區水域船舶通航秩序,提升橋梁防撞能力。強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提升車聯網等重要融合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能力,加強交通信息系統安全防護。
完善安全治理體系。健全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制度和機制,強化現代化信息技術在運行監測、事故感知、預測預警、安全監管等方面的應用,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強化道路運輸“兩客一危一重”、水路危險貨物運輸、港口危化品裝卸儲存、長大橋梁(隧道)施工安全等領域的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推廣“互聯網+安全監管”模式,完善監管系統和平臺建設。依法加強公路貨運市場治理,強化重型貨運車輛裝卸源頭監管和動態監控。
強化應急保障能力。完善省級交通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平臺,構建高效的應急指揮體系。統籌應急物資保障基地建設和應急運力儲備,優化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布局,加強應急救援專業裝備配備和資金保障,形成高效應急保障網絡。開展多種形式的演練演習,提升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強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應急響應機制建設。支持應急運輸設施設備創新應用。提高交通發展韌性。
(二)推進智慧發展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加快5G技術、北斗導航、物聯網、人工智能、BIM等新技術的應用,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采集、傳輸、管理與應用體系,夯實數字交通發展基礎。推進智慧公路、智能鐵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機場、智慧車站樞紐等建設,構建車路協同智能網聯交通設施體系。
提升交通運輸數字智慧監管服務能力。提升交通運輸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平臺。以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建設為重點,完善“全鏈條”、“一站式”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平臺。鼓勵和規范交通運輸新業態發展,以新業態發展加速客貨運輸轉型升級。推進基于區塊鏈的全球服務網絡建設。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研究,實現開放場景的成熟應用。加快新能源汽車、智能船舶、無人機(車)、低空飛行器等新型運輸裝備研發與應用,推動時速600公里級高速磁懸浮系統在京廣深、滬廣等大通道中的應用,推動高速貨運列車相關設施規劃預控。
(三)推進綠色發展和人文交通建設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建立健全交通運輸領域碳達峰政策體系。促進交通基礎設施與生態空間協調發展,最大限度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避讓生態環境敏感區,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加強科技攻關,改進施工工藝,從源頭減少交通噪音、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排放。加強運輸需求引導調控,構建綠色集約的客貨運輸網絡。加快交通能源動力系統清潔化、低碳化、高效化發展。加強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潔能源裝備設施更新利用和廢舊建材再生利用,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化建設、改造。
加強交通運輸人文建設。完善交通基礎設施、運輸裝備功能配置和運輸服務標準規范體系,滿足不同群體出行多樣化、個性化要求。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完善無障礙裝備設備,提高特殊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務水平。健全老年人交通運輸服務體系,滿足老齡化社會交通需求。創新服務模式,提升運輸服務人性化、精細化水平。在貨車司機集中的公路沿線服務設施、貨運樞紐站場和交通物流園區等區域,建設一批功能實用、經濟實惠、服務便捷的“司機之家”項目。依法保障“快遞小哥”、貨車司機合法權益。加強交通文明宣傳教育,弘揚優秀交通文化,提高交通參與者守法意識和道德水平。
(四)提升治理能力
加強交通運輸法治建設。堅持法治引領,深化交通運輸法治政府部門建設。推進城市公共交通、水路運輸、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地方鐵路等法規規章出臺。研究制定旅客聯程聯運、貨物多式聯運等地方標準。規范網約車、網絡貨運平臺等新業態管理。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行業標準體系,全面推進公路水運和省管鐵路建設、安全標準化管理體系。提升交通運輸執法隊伍能力和水平,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建立新型行業治理體系。加強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閉環式、全過程行業信用監管體系,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健全交通運輸領域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主體名單制度。建設涵蓋營運車輛定位管理、12328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等業務的省綜合運輸業務協同平臺。
加強交通運輸人才隊伍建設。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加強跨學科科研隊伍建設,造就一批有影響力的交通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完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流動、激勵體制機制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行業文化建設的治理機制。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的勞動者大軍。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全過程。發揮全面從嚴治黨的引領保障作用,建設高質量工程、安全工程、廉潔工程。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作用,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全面調動各級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黨建引領交通運輸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加強組織協調。成立省加快建設交通強省領導小組,統籌推進交通強省建設。推動建立省部協調機制,解決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中的前瞻性、戰略性重大問題。加強與港澳及鄰近省份等交通部門的區域協調合作。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合力推進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建設。
(三)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省級綜合交通規劃建設管理體制機制,統籌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等協同發展。推進鐵路投資建設運營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多層次軌道交通融合發展。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壓實地方政府普通公路養護主體責任,全面實施農村公路縣鎮村三級“路長制”。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航運政策改革創新。推進物流行業管理體制改革。
(四)加強要素保障。強化財政資金引導,加大預算內投資對交通建設、養護的支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統籌用好地方政府新增債券,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支持各類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為市場化運作的交通發展提供融資,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交通項目與土地資源一體化開發,探索公益性項目與經營性項目相結合的投融資模式。各級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要做好項目用地、用林、用海等要素支持保障工作。
(五)加強實施保障。建立綜合交通規劃管理制度,完善行業中長期規劃,做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五年發展規劃編制。強化各級各類規劃的統籌銜接,有關項目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建立省市聯動機制,細化任務,明確職責,有序推進實施。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可先期開展相關方案研究。定期開展規劃實施評估,依據全省發展規劃進行動態調整或修訂,加強重點項目監管,建立動態監測評價機制。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