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消息】2月13日,《關于洛陽市2021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2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公布。
2022年的錢如何花?
《報告》公布了2022年主要支出政策。2022年,圍繞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部署,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在安排“保工資、保運轉”支出基礎上,統籌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資金272.3億元,重點安排以下支出:
1.推動產業創新及高質量發展。安排3.6億元,提升創新平臺能級,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壯大創新人才隊伍,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做強做優產業支撐。
2.打造平臺型創新城市。安排210.1億元,加大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和互聯網、數字經濟等建設力度,完善“三縱三橫三環”高速路網,加快構建“四縱四橫”中心城區快速路網;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加快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標準建設;加快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實施青年就業創業工程和青年安居保障工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
3.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安排4.7億元,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強化要素協調保障;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強力推進精準招商;強化高效金融供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4.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安排8.7億元,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著力深化“三清兩建”;持續壯大“鄉賢經濟”;深入推進“鄉村運營”;加快推動“集鎮建設”;積極推行“三變”改革;開展“兩清一護”專項治理;推動農村公路提質升級。
5.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安排1.3億元,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深化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建設;加強與主流媒體合作,用好新媒體平臺,承辦好省十四屆運動會,提高城市營銷水平。
6.加快美麗洛陽建設步伐。安排5.3億元,推進落實雙碳戰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加強伏牛山區生態保護;高標準實施國土綠化行動。
7.建設更高品質的幸福洛陽。安排22.1億元,穩定就業促進創業;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設健康洛陽;健全完善養老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兜住兜牢安全底線;做好糧油物資儲備工作。
8.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安排16.5億元,扎實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常態化開展“三個一批”活動;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和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用心用情聯系服務群眾;支持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
詳情如下:
關于洛陽市2021年預算執行情況
和2022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
——2022年2月12日在洛陽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洛陽市財政局
一、2021年預算執行情況
(一)2021年預算收支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
(1)全市收支情況。匯總全市各級人代會批準的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初預算合計410.6億元,執行中市級和部分縣區按程序調減收入預算15.8億元,調整后收入預算為394.8億元,實際完成397.9億元,為調整預算的100.8%,同比增長4.8%(高于全省增速0.5個百分點)。年初支出預算合計604.3億元,執行中因上級新增轉移支付補助、省轉貸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等,支出預算調整為715.6億元,實際完成641.7億元,為調整預算的89.7%,同比下降6.9%,主要是根據上級最新政策要求,列支方式由權責發生制調整為收付實現制影響。
(2)市級收支情況。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2021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初預算為96.1億元,執行中按程序調減收入預算8.5億元,調整后收入預算為87.6億元,實際完成89.7億元,為調整預算的102.4%,同比下降1.1%。年初支出預算148億元,執行中因上級新增轉移支付補助、省轉貸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等,支出預算調整為188.3億元,實際完成174.9億元,為調整預算的92.9%,同比增長14.6%。
2.政府性基金預算
(1)全市收支情況。匯總全市各級人代會批準的202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年初預算合計363.1億元,執行中部分縣區按程序調整收入預算0.6億元,調整后收入預算為363.7億元,實際完成263.2億元,為預算的72.3%,同比下降18.5%。年初支出預算合計395.4億元,執行中因上級新增轉移支付補助、省轉貸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支出預算調整為493.3億元,實際完成297.5億元,為調整預算的60.3%,同比下降19.5%。主要是全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減收,安排的支出相應減少。
(2)市級收支情況。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2021年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年初預算為250.2億元,實際完成166.6億元,為預算的66.6%,同比下降23.6%。年初支出預算248億元,執行中因上級新增轉移支付補助、省轉貸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返還城市區征遷補償支出等,支出預算調整為128.9億元,實際完成110.7億元,為調整預算的85.9%,同比下降19.1%。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1)全市收支情況。匯總全市各級人代會批準的2021年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年初預算合計4.6億元,實際完成1.8億元,為預算的39.7%,同比增長37.1%。年初支出預算合計4.2億元,執行中調整為2.1億元,實際完成1.3億元,為調整預算的61.3%,同比增長61.9%。
(2)市級收支情況。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2021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年初預算為9280萬元,實際完成9580萬元,為預算的103.2%,同比增長15.9%。年初支出預算9280萬元,執行中調整為6405萬元,實際完成6405萬元,為調整預算的100%,同比下降3.1%。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2021年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年初預算160.6億元,實際完成168.6億元,為預算的105%,同比增長11.3%。年初支出預算153.2億元,實際完成152.5億元,為預算的99.5%,同比增長3%。
(二)政府債務情況
省財政廳核定我市2021年政府債務限額778.1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383.1億元,專項債務限額395億元。2021年全市政府債務限額中,市級政府債務限額322.5億元,縣區政府債務限額455.6億元。截至2021年底,全市政府債務余額合計629.9億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279.7億元,專項債務余額350.2億元;市級政府債務余額274.3億元,縣區政府債務余額355.6億元。
2021年,省轉貸我市地方政府債券150.3億元(含再融資債券40.2億元),其中市級58.8億元(含再融資債券17.5億元)。全市政府債券還本付息68.4億元,其中市級28.5億元。
上述財政收支和政府債務數據均為快報數,待省財政批復市縣決算后還會有所變動,決算結果屆時報市人大常委會審批。
(三)落實市人大決議與主要財政工作情況
1.支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2.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3.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
4.創新財政管理方式。
二、2022年預算(草案)情況
綜合考慮經濟發展態勢和國內外形勢,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預期按6%安排,高于全省增長預期1個百分點。各縣區將結合自身發展情況確定收入預期增幅。
(一)2022年市級收支預算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
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4.8億元,同比增長5%(剔除區劃調整后原吉利區收入入庫級次變更影響),其中稅收收入59.4億元,非稅收入25.4億元。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加上上級補助收入、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142億元。
2.政府性基金預算
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10.2億元,加上預計省返還彩票公益金0.7億元、政府專項債券10億元,上年結轉資金18.2億元,減去調入一般公共預算20億元,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安排219.1億元(含預計返還城市區征遷補償支出138億元)。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1億元,主要為利潤收入;減去調入一般公共預算0.7億元,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安排1.4億元。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80.4億元;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安排157.4億元,當年結余23億元,年末滾存結余175.5億元。
(二)2022年主要支出政策
2022年,圍繞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部署,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在安排“保工資、保運轉”支出基礎上,統籌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資金272.3億元,重點安排以下支出:
1.推動產業創新及高質量發展。安排3.6億元,提升創新平臺能級,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壯大創新人才隊伍,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做強做優產業支撐。
2.打造平臺型創新城市。安排210.1億元,加大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和互聯網、數字經濟等建設力度,完善“三縱三橫三環”高速路網,加快構建“四縱四橫”中心城區快速路網;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加快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標準建設;加快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實施青年就業創業工程和青年安居保障工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
3.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安排4.7億元,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強化要素協調保障;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強力推進精準招商;強化高效金融供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4.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安排8.7億元,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著力深化“三清兩建”;持續壯大“鄉賢經濟”;深入推進“鄉村運營”;加快推動“集鎮建設”;積極推行“三變”改革;開展“兩清一護”專項治理;推動農村公路提質升級。
5.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安排1.3億元,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深化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建設;加強與主流媒體合作,用好新媒體平臺,承辦好省十四屆運動會,提高城市營銷水平。
6.加快美麗洛陽建設步伐。安排5.3億元,推進落實雙碳戰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加強伏牛山區生態保護;高標準實施國土綠化行動。
7.建設更高品質的幸福洛陽。安排22.1億元,穩定就業促進創業;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設健康洛陽;健全完善養老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兜住兜牢安全底線;做好糧油物資儲備工作。
8.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安排16.5億元,扎實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常態化開展“三個一批”活動;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和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用心用情聯系服務群眾;支持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
三、改進和加強預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落實落細各項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減稅降費政策。堅持產業為基和創新引領,大力培育涵養優質財源稅源。強化對教育科技、農業農村、生態環保、基本民生等重點領域保障。管好用好直達資金,確保直達資金更好發揮惠企利民實效。加快政府投資基金投資進度,支持擴大有效投資。
(二)強化預算剛性約束。推進零基預算改革落地實施,持續打破基數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從嚴控制“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做到精打細算、嚴控開支、節用為民。硬化預算約束,嚴格支出管理,做到無預算不支出、先預算再支出。加大結余資金收回和結轉資金消化力度,避免資金沉淀閑置。
(三)防范化解財政風險。加大地方政府債務管控力度,足額列入年度預算,并及時償還債務本息。統籌各類資金資源,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
(四)深化財政體制改革。配合做好省財政直管縣改革相關工作,充分激發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推動財力盡可能向城市區傾斜,同步下放事權責任,推動管理力量下沉,實現財權與事權相匹配。探索建立生態補償轉移支付機制,支持南部四縣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實現高質量發展。
(五)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加強預算收支和資金核算全流程的監督管理。綜合運用“互聯網+監管”、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監管能力,強化政策跟蹤問效,推動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免責聲明
責編:陶紀燕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