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和瑞士巴賽爾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團隊日前在《自然》雜志發(fā)表論文稱,他們開發(fā)出一種創(chuàng)新的腦成像技術,追蹤了小鼠大腦外部皮層數百個神經元連接。新技術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成更詳細的圖片,比現(xiàn)有方法更快捷更有效,且成本直線下降,有利于未來認識神經發(fā)育障礙。
人類大腦中有1000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可以產生數千個連接或突觸,從而可能產生數百億的連接。神經科學家非常了解單個神經元的作用,但對于大量神經元如何協(xié)同工作,并產生想法、感受乃至行為知之甚少。
研究人員通常使用顯微鏡來觀察神經連接,但既費力又昂貴。傳統(tǒng)的識別神經細胞間連接的技術稱為熒光單神經元示蹤,向細胞內引入產生綠光的蛋白基因,以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神經元的連接。
該小組使用傳統(tǒng)方法追蹤了31個從視覺皮層到另外7個皮層區(qū)域的神經元連接。用新的技術方法,他們在短短3周內完成了來自591個神經元的連接,而這些工作用傳統(tǒng)方法需要3年才能完成。
新技術稱為MAPseq,通過遺傳“條形碼”標記細胞而起作用。研究人員將含有隨機RNA序列的病毒注入小鼠大腦,進入細胞后,每種病毒都會表達一種獨特的30字母或核苷酸組成的RNA序列,以及細胞沿著軸突自然運輸的蛋白質。蛋白質被設計成能與RNA“條形碼”相結合,二者也沿著軸突拖動。然后,解剖小鼠目標大腦區(qū)域,測序后能看到哪些標記的神經元連接到了哪個區(qū)域。神經元與目標區(qū)域的連接越多,該區(qū)域的測序數據中,就會出現(xiàn)越多的神經元“條形碼”。
瑞士分子和臨床眼科學研究所神經學家柏堂德·洛斯卡說,這是首次描述皮層中長距離神經元連接的組織方式,有助于提高人類認知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等腦部神經疾病的速度。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