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獵戶座”反潛巡邏機(P-3 Orion)
吊放式聲吶
聲吶浮標
“水下長城”海洋水聲監聽系統模型
美媒近日報道,我國正尋求迅速提升深海數據收集能力。據稱,我國在一些重點地區、關鍵節點上,部署了先進的水聲傳感器。這些傳感器能通過秘密部署的大量太陽能浮標連續不斷地向衛星發送數據,從而為潛艇部隊和反潛作戰力量提供了第一手的反潛資料。
那么,實際情況如何呢?水下監聽網絡是什么?它對潛艇有何威脅?
少數國家玩得起
記者了解到,對水下潛艇探測最有效的手段是聲學探測設備,包括聲吶浮標和吊放聲吶。但由于現代潛艇敷瓦消聲、減震降噪和消磁技術的發展,發現潛艇變得越來越困難。可以說,整個的反潛過程就是一個“大海撈針”的過程。
也因此,建立一個完整的、綜合性的反潛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其中海底監聽網絡就是重要一環。
軍事評論員彰海雄告訴記者,“海底水下監聽網絡的建設不僅需要技術的支持,也需要資金的支持,更需要戰略需要的牽引。事實上,這種大型武器項目也只有少數大國和經濟強國才能承受,因為中小海洋國家并不需要在全球擴張實力,建立強大的反潛體系。因此,歷史上只有美國和日本曾聯手建立過這一系統。”
彰海雄介紹,其核心是數以千計的水下監聽器,逐個安置在海底傳達聲音效果最佳的位置,然后用電纜把它們串連起來。潛艇和戰艦只要進入這個陣列系統的范圍,都會被水下監聽裝置察覺。根據不同監聽器報警的先后順序,即可判斷聲源方位。
在2016年的我國“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就展出了被稱為“水下長城”的海洋水聲監聽系統。據稱,該系統由水下聲吶陣列、岸基分析處理組件以及通信電纜組成,任何水下的聲波只要進入陣列范圍,都會被系統察覺。而一年之后,中國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正式獲批復建立,將在東海和南海分別建立海底觀測系統。觀測網建成后,將實現東海和南海從海底向海面的全天候、實時和高分辨率的多界面立體綜合觀測,服務于科學前沿研究、海洋環境監測、災害預警、國防安全與國家權益等方面需求。當時,美國媒體就認為這套系統將承擔部分情報搜集的功能。
這些都被境外媒體視為我國正在建設反潛網絡的信號。盡管美媒炒作我國在海洋中建立的反潛網絡,但實際上美國才是反潛網絡最大的建造者和使用者。自二戰結束后,美軍對反潛體系的建設一直十分重視,冷戰時期為了應對蘇聯潛艇的威脅美國就建立了固定式水下監聽系統。
美日水下監聽網部署始于上世紀
“水下監聽系統一般設置在重要的海峽、水道、港口以及海軍基地等重要區域,主要實現搜索跟蹤戰艦特別是潛艇的目的。”彰海雄說,“潛艇神出鬼沒,是最難發現的海軍裝備。如果依托水面艦艇和飛機進行反潛搜索,費時費力,耗資較大,并且發現難度也比較大。而水下監聽系統一次建成,長期使用,除了后方操控人員,無需人員參與,大大降低了搜索潛艇的人力物力。并且,這種在關鍵地區布設的大量聽音器互相補充、互相驗證,搜索潛艇的精準度也比較高。”
也因此,有媒體甚至稱其為“不休息的海底觸角”。
記者了解到,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海軍便提出“音響監視陣列系統”(SOSUS)的構想,即沿著海床、海底巖石和大陸架、全面鋪設聲學傳感器陣列并相互連接,構成完整的水下監聽體系。最初,SOSUS主要安置在美國東海岸外緣的大陸架上,隨后向全球擴散。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在日本配合下,美軍將SOSUS的覆蓋范圍從阿留申群島延伸到沖繩附近,欲藉此掌握蘇聯太平洋艦隊的核潛艇進出“第一島鏈”的情況。隨著我國的崛起,美日兩國又對SOSUS進行升級改造,重點監視我國潛艇,升級后的系統按照海峽、島鏈和熱點海區細分為三種類別。據分析,該系統實際上構成了搜潛、反潛一體化的網絡,使美日在這一地區的搜潛范圍更大、反潛能力更強。
延伸閱讀
搜尋打擊潛艇是體系作戰
反潛作戰如同“大海撈針”,因此潛艇自誕生以來,就一直被各種“對手”從天上到海下的圍追堵截。反潛作戰從來不是單打獨斗就能成功,即便擁有了最完備的水下監聽系統,也需要其他手段的配合。
彰海雄介紹,主流的反潛作戰方式有三種:一是依托反潛巡邏機或反潛直升機的航空反潛,二是通過裝備搜潛聲吶和反潛武器的驅護艦的水面艦艇反潛,三是使用潛艇反潛。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全面、戰斗力最強的立體反潛體系。目前它的主力反潛裝備有P-3C“獵戶座”和P-8A“海神”兩種反潛巡邏機以及S-3B“北歐海盜”、SH-60“海鷹”反潛直升機組成的航空反潛力量;由“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佩里”級護衛艦構成的水面反潛力量,以及由“海狼”級、“洛杉磯”級和“弗吉尼亞”級等核潛艇組成的水下反潛力量。
“與此同時,在美軍的反潛體系中,很多裝備是‘察打一體’的。”他介紹,按照距離遠近以及自身性能等特點,各種裝備相互配合攻潛。就以美國航母編隊為例,一般反潛巡邏機和核潛艇負責遠程反潛;反潛直升機和巡洋艦、驅護艦負責中程和近程反潛。依托發達的網絡系統,美軍的反潛飛機、驅護艦以及潛艇已經可以實現信息共享,協同作戰。
“可以說美國海軍的反潛網每一種裝備都是世界頂尖的武器,但這并不意味著就萬無一失。事實上,俄羅斯、韓國、日本的潛艇都曾在演習中滲入美軍航母編隊,有的還完成了模擬攻擊。”彰海雄指出。
盡管如此,美國建立反潛網絡的成功做法還是受到很多國家的效仿。
“目前,比較受各國海軍重視的新型反潛武器是無人反潛巡邏艇。美國已經成功開發了這型裝備,它采用了三體結構,可以在海上長時間航行,并具備精確搜潛能力。使用噴氣式飛機改裝的反潛巡邏機效能很高,也得到很多國家的青睞。此外,依托太空衛星搜索潛艇的技術也逐步成熟,未來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反潛發展方向。”彰海雄說。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