躊躇滿志欲在美國市場有所作為的華為,連遭打擊:重要合作伙伴、美國通訊巨頭AT&T突然中斷合作,理由是美國官方一貫善用的“威脅國家安全”;其他幾家本已達成協議的美國運營商,據傳也有可能中斷與華為的合作。
作為中國科技企業群體佼佼者的華為,國際化發展之路尚如此坎坷,中國企業“走出去”之難,可見一斑。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重返世界舞臺前排的我們,需要一批有能力參與全球商業競爭的企業,去突破“世界工廠”“低端制造”等陳舊形象。這是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大國崛起的必然選擇。
但這一過程注定不會是一番坦途。這中間既有外國復雜政治、經濟因素的干預,也在于我們目前水平尚有巨大提升空間。這種提升,就是原始創新。
對企業來說,原始創新很容易產生專利壁壘、技術壁壘和標準壁壘,這不但提高了后續進入者的成本,也使得后者處于被動跟隨的狀態。對國家來說,原始創新是一國形象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傳遞本國文化的最佳途徑。
華為遭遇無理刁難,固然令人憤怒,但就智能手機領域而言,人們仍認同是喬布斯與蘋果手機開創了一個時代,并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全人類的社會生活方式。今天,國產手機各方面性能并不遜于蘋果,總銷量也居先,但每臺產品的利潤僅是蘋果手機的1/14。而美國能如此傲慢地拒絕華為,除去政治因素,也在于美國消費者可以輕易找到功能相同的替代品。
其實,中國企業從未曾停止過對原始創新的追求,只是工業化晚于西方的事實,讓我們天然處于劣勢:企業因年輕而缺乏積累,當前世界主流的生產方式、生活范式亦由近代西方工業文明創造和主導。在發達國家消費者眼中,年輕的民族企業,尤其在高新科技領域,很難擺脫一個模仿者的形象。想得到世界市場認可,難。
不過,新事物的發展規律總是曲折前行,原始創新本非一蹴而就。成果的出現,需報之以耐心、毅力與堅忍。目前,在高鐵、電商、第三方支付、共享單車,包括華為5G方面,我們已結合國情,利用市場優勢,大踏步走上突破乃至引領的位置,但中國制造若要真正走向世界,就必須拿出別人無法“拒絕”的創新——在他山之石的基礎上,在另一個維度與高度,創造出屬于我們自己的時代。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