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呼吸內科、感染內科、病理科聯合報道了世界首例成人HIV抗體陰性艾滋病合并肺卡波西肉瘤病例,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臨床呼吸雜志》(Clinical Respiratory Jounal論文鏈接)上。
該患者為中年男性,因咽痛、咯血、發熱及呼吸困難兩個月,輾轉就診于國內多家醫院,癥狀并未緩解,而后來到協和醫院就診。入院檢查發現雙肺多發團塊樣陰影,CD4陽性T淋巴細胞只有6個/mm3(正常人平均760個),HIV初篩試驗可疑陽性,但確證試驗為陰性。行肺部穿刺活檢后,病理科專家在鏡下發現了肺部病變是卡波西肉瘤(KS),而該病好發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及艾滋病人。感染內科會診后,鑒于患者情況,馬上為其做了血漿HIV核酸檢測,病毒載量高達42969拷貝/毫升。在該患者入院10天后確診其為HIV抗體陰性艾滋病伴KS。患者雖接受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和針對KS的化療,終因病情已進展到艾滋病終末期,于確診兩周后死亡。
據專家介紹,KS是HIV/AIDS患者常見的機會性腫瘤,也是HIV/AIDS進展到終末期的一個表現。經文獻檢索,該患者是在成人中發現的世界首例HIV抗體陰性艾滋病合并肺KS,英國曾報道一例兒童患者。論文第一作者、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副教授張弘認為,協和醫院率先在國內通過病理確診肺KS,具有開創性意義,有助于提高國內醫生對該病的認識。
論文通信作者、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教授李太生說,本例患者在多地多家醫院檢測HIV抗體及確證試驗均無法明確診斷的情況下,通過核酸檢測發現患者體內存在高復制的HIV 病毒,從而確診為晚期艾滋病,揭示了HIV核酸檢測在艾滋病診斷中的重要價值。
那么,有沒有必要將核酸檢測作為HIV感染的篩查手段呢?李太生說,目前國內HIV抗體檢測的第四代試劑盒非常靈敏,已將HIV/AIDS的窗口期由原來的3個月縮短至3周。因技術門檻及成本等問題,核酸檢測并不建議作為HIV/AIDS的常規篩查和診斷手段,但對于HIV早期感染但在抗體檢查“窗口期”的人、臨床上高度懷疑為晚期艾滋病,但抗體檢查陰性或者免疫蛋白印跡試驗不確定的病例中推薦使用,該建議已由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分會艾滋病學組寫入2015年版《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