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是世界腸道健康日,旨在提醒人們注意身體發出的警示,注意身體健康。
上周末,杭州醫博肛泰醫院聯合石橋社區計生協會共同舉辦了“學史力行迎亞運·獻禮建黨百周年”暨“5.29世界腸道健康日、計生協會活動日”社區趣味運動會。
現場,石橋社區居民在參加比賽之余,也向提供義診的醫博肛泰醫院肛腸專家團隊咨詢了各類腸道健康問題,特別是關于腸鏡要不要做、誰要做,成為居民們最關心的話題。醫院院長田建利鼓勵大家在合理適量運動中尋找快樂,保持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醫院正在舉行肛腸病、直腸腫瘤篩查公益活動,市民可前往咨詢。
便血數月當痔瘡 一查已是結腸癌晚期
時至今日,杭州醫博肛泰醫院消化科王俊穎醫師依然覺得很遺憾。“如果能早點做腸鏡檢查,把息肉處理掉,可能就不會到結腸癌晚期這一步。”
兩年前因為反復便血,43歲的劉先生(化名)以為自己就是得了痔瘡,便到醫博肛泰醫院就診。王俊穎在了解到其父親因腸癌去世后,便勸他做腸鏡檢查。
“不了不了,我怕這個檢查,而且我除了便血,都沒人家說的那種(腸癌)表現。”一開始劉先生連連搖頭拒絕,不過幾次就診下來,他還是聽勸做了腸鏡檢查。
無奈,結果很不理想,其腸道內的息肉已然出現癌變,且經過進一步檢查診斷為結腸癌晚期。劉先生很是后悔,但也無濟于事了。
無病無痛卻查出結腸癌 幸好是早期
事實上,沒有一點癥狀,但腸癌可能已經悄悄潛伏在身體中。王俊穎坦言,不少結腸癌腫瘤患者在確診癌癥前,未必會有類似便血、粘液便、腹脹腹痛等典型表現,有的患者甚至連便血都沒有。
49歲的鄭先生常年在國外做生意,去年因疫情回國時在杭州醫博肛泰醫院做了胃腸鏡檢查。
“我身體還挺好的,平時沒什么小病小痛,這次體檢也就是圖個安心,怎么就查出結腸癌了?”對自己信心滿滿的他在接到醫院電話時,一度瀕臨崩潰。
好在,鄭先生發現較早,屬于早期腺癌。在接受手術治療后,現已恢復正常生活。
發現有腸息肉 建議每半年至一年復查
浙江省疾控中心數據顯示,2019年浙江省結直腸癌死亡病例數為0.9萬人,占所有癌癥死亡數的9.54%,位居癌癥死亡數第4位。
大約90%的腸癌是由腸息肉演化而來,腸息肉是腸癌的“預備軍”,其發病往往會經歷“息肉→腺瘤→大腸癌”三部曲。但腸息肉很少會引起不適,往往很難覺察,多數患者都是在體檢或檢查其他疾病時偶然發現。因此,通過腸鏡檢查發現并切除腸息肉,是預防腸癌的有效途徑。
他建議,符合以下條件的,都應增加腸鏡檢查:40歲以上人群、直系親屬中有癌癥病史特別是結直腸癌病史;有便血、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形狀改變、腹痛、腹脹、慢性便秘、慢性腹瀉等。如果檢查結果一切正常且身體日常也無不適的,可在2-3年后復查;如果發現腸息肉的,要立即處理,并每半年到一年進行一次復查。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肛門指檢不能代替腸鏡檢查。”他特別強調,指檢只能觸及直腸6-8cm范圍內的腫塊,而人的直腸長度一般在15cm左右,若腫瘤位置偏上一些,則不易被發現。因此,體檢時指檢要坦然接受,腸鏡檢查更應安排上日程。(記者 陳敏娜 通訊員 嚴記豐)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