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來A股CXO(醫藥外包服務)概念股普漲,板塊內逾九成個股月內漲幅在10%以上。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9月27日收盤,陽光諾和月內漲幅居首,累計上漲42.61%,九洲藥業上漲31.76%,泰格醫藥、美迪西、凱萊英等5只個股漲超20%。
昭衍新藥、美迪西、九洲藥業等多股近日創出歷史新高。其中,今年6月科創板上市的陽光諾和9月22日至24日連續三天創下收盤價新高,9月27日盤中再創166.47元歷史新高;美迪西9月15日創下781.63元的收盤價新高,9月24日盤中一度觸及800元,截至9月27日收盤,該股年內漲幅超370%。
作為A股市場的熱門賽道,受益于創新藥浪潮和全球醫藥研發生產外包產業鏈向國內聚集等因素,國內CXO行業去年以來景氣度維持高位。
平安證券認為,醫藥行業政策方向已經明晰,預計未來相當一段時間仍處于行業政策密集推廣的階段,建議回避受政策壓制領域,堅守政策免疫且符合行業發展趨勢的高景氣細分龍頭。該機構認為,當前醫藥行業的投資主線之一是由創新驅動的臨床需求,隨著技術實力的提升以及審批環境的改善,無論藥品還是器械行業均迎來自主創新的收獲期,同時激活了CRO(醫藥研發外包服務)、CMO(醫藥生產外包服務)等相關外包產業鏈。
浙商證券分析師孫建認為,從投資收益角度來看,作為創新藥研發產業鏈上游服務方的臨床CRO收益更顯著,主要是高研發投入推動上游臨床CRO更高景氣。他表示,超額收益源自景氣、格局優化。從投融資景氣度看,2014年至2015年開啟免疫治療時代,2017年至2018年開啟細胞和基因治療時代直接推動投融資高增長,奠定臨床CRO超額收益基礎,2023年至2025年AI制藥、異體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以及細胞治療藥物在實體瘤突破、基因治療藥物在大病領域突破迎來新一輪的投融資高峰期,為CXO業績持續增長提供需求來源。從集中度看,臨床CRO集中度高于藥企,2016年至2020年全球處方藥銷售額的前5家企業市場份額總和維持在17%至19%,對于臨床CRO來講,頭部5家市占率已經接近50%,這也意味著競爭壁壘較高。
從業績和盈利能力來看,東吳證券醫藥首席分析師朱國廣分析稱,15家CXO公司2021年上半年收入總額同比增速為47.0%,歸母凈利潤總額同比增速為50.8%,扣非凈利潤總額同比增速為77.2%。CXO企業收入結構中海外收入占比較高,各家企業匯兌政策可能影響表觀增速,行業整體毛利率較為穩定,規模效應形成后企業盈利能力有望穩步向上。
當前,全球藥物研發支出穩步增加。根據醫藥市場調研機構Evaluate Pharma統計,全球藥物研發支出2020年達到1878億美元,2016年至2020年復合年均增速為4.18%,2021年至2026年預計復合年均增速為3.55%。2021年第二季度,東吳證券選取的全球具代表性的前十大藥企,其研發費用總計222億美元,同比增長24.39%。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