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2021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其中222家企業營業收入超過千億元大關。據新華社報道,“500強”入圍門檻繼續提高,提升至營業收入392.36億元,比上年門檻提高了32.75億元。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位列前三。
自2002年起,“中國企業500強”每年都會面向社會發布,這一榜單不僅是觀察中國企業現狀的重要窗口,也是觀察中國經濟的“晴雨表”。與“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相比,這個榜單覆蓋面更寬;與“世界500強”相比,這個榜單專注于中國企業。
縱向觀察“中國企業500強”,每年都有顯著變化,其中入圍門檻每年都會提高。“2021中國企業500強”是以2020年企業營業收入為主要依據評選的,而眾所周知,2020年中企遭遇新冠疫情、貿易戰等影響,這種情況下比上年門檻提高了32.75億元,可見中企應對復雜挑戰的能力明顯增強。
這個榜單還展現出中國經濟更多新氣象。比如非銀企業與銀行盈利差距持續縮小,就與去年我國“銀行對企業讓利1.5萬億元”有關,當各家銀行為非銀企業大幅度讓利,自然縮小了兩者之間的盈利差距,后者的借貸成本下降后,經營能力、發展活力自然增強,這是令人欣喜的變化。
入圍企業產業結構呈現優化調整,即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入圍企業數量增加,傳統的房屋建筑業、煤炭采掘及采選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的入圍企業在減少,說明我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相關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經濟發展質量進一步得到提升,這將引導更多企業向“高”“服”轉變。
這個榜單還回答了入圍企業為何門檻提高、入圍企業產業結構為何優化等問題,答案是入圍企業研發投入與研發強度持續提升。當今年入圍企業研發投入比上年500強增長17.95%,必然提高企業的營收、創新、變革等能力。同時,也意味著某些舍不得投入研發的企業將被500強淘汰。
今年中企500強的新變化,既是入圍企業創新、奮斗的結果,也是有形之手改革、推動的結果。如果沒有有形之手為企業減負、助力,一些企業要么難以入圍,要么難以提升排名。比如2020年全年,僅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就為企業減負1.54萬億元,受益企業自然輕裝上陣。
另外,我們也要對比2021世界企業500強,來觀察中國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力。據悉,132家內地企業入圍2021世界企業500強,較上年增加11家;其中15家企業分別成為所在行業的全球龍頭企業,分別有12家位居全球行業第二、第三……這些數據明顯反映出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有多“強”。
某些上榜企業是“真強”還是“偽強”,需要更長時間觀察。所以,今年入圍中企500強,不等于未來幾年連續入圍。同時要看到,中企500強中排名前10名的企業,9家是央企。希望未來看到民企能出現在中國企業500強前10名甚至前5名。有趣的是,今年中國企業500強中,研發投入前3名卻是華為、阿里、騰訊,而不是國企。按照這種趨勢發展,未來幾年民企有望闖入中企500強前幾名。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