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第二批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采在天津開標,并產生擬中選結果。其中,擬中選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價82%。
首年意向采購量
占全國醫療總需求九成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根據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公告,本次采購產品范圍為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首年意向采購量共53.75萬余套,占全國醫療機構總需求量的90%。按2020年采購價計算,公立醫療機構人工髖、膝關節采購金額約200億元,占高值醫用耗材市場的10%以上。
據國家醫保局介紹,本次集采堅持招采合一、量價掛鉤,在總結冠脈支架集采成功經驗基礎上,著眼于尊重臨床需求和關節類產品特點,對采購規則作了進一步探索創新。其中,按產品系統實施采購。根據臨床使用特點,將臨床完整手術所需的多個主要部件組合為產品系統實施采購,避免部分必要的部件因未中標而短缺,以及部分部件因未被納入集采而漲價,確保臨床治療的整體性和安全性。
此次人工關節招采的產品為初次置換人工全髖關節、初次置換人工全膝關節。按材質不同,這兩種產品分為四個產品系統類別開展采購,分別是:陶瓷-陶瓷類髖關節產品系統、陶瓷-聚乙烯類髖關節產品系統、合金-聚乙烯類髖關節產品系統、膝關節產品系統。這四個產品系統類別的最高有效申報價分別為1.9萬元、1.8萬元、1.6萬元、1.9萬元。
確保穩定供應
報價時單列伴隨服務費用
此外,充分考慮臨床伴隨服務。關節類手術需要企業提供“跟臺”等臨床伴隨服務,本次集采企業報價時單列伴隨服務費用,確保產品穩定供應和使用,有利于中選結果順利落地。
為了防止出現企業以低于成本價的超低價中標,中選后卻無力滿足供應的情況,此次參與企業被劃分為A、B兩個組,按意向采購量排序,累計占總采購量85%所涵蓋的企業為A組,其余歸于B組。每個組別A組企業數量均不超過10個,按照中選規則,大部分A組企業都可以順利中選。這意味著供應力充足,且原有市場份額較大的企業在此次集采報價里享有一定優勢。
包括強生等在內
44家國內外企業產品中選
有消息稱,集采現場,全場最高報價為上海博瑪醫療的膝關節產品,該公司報出15444元的價格(1個髕骨假體1000元,伴隨服務300元);次高報價為武漢邁瑞科技的陶瓷-陶瓷髖關節產品,報出10509元(1個髖臼螺釘100元,伴隨服務100元),這也是陶瓷-陶瓷髖關節類別的最高報價。
全場最低報價為天津康爾諾科技的合金-聚乙烯髖關節產品,為1788元(1個髖臼螺釘450元,伴隨服務50元);次低報價為上海晟實醫療器械科技的合金-聚乙烯髖關節產品,為1970元(1個髖臼螺釘60元,伴隨服務200元)。不過,有消息稱,現場大部分企業的報價都位于6000-8000元之間,沒有出現冠脈支架集采中百元級的超低價。
最終,一共有44家企業的產品中選。根據公布的中標產品和企業,涉及強生、史賽克、捷邁、微創、大博醫療、邁瑞等國內外知名醫療器械企業。其中,國內生產企業30家,進口企業14家。公告暫未公布中選價格,但根據現場消息,擬中選的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價82%。( 本組文/本報記者張鑫)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