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在安徽省政府召開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上,安徽省財政廳廳長羅建國曬出安徽“十三五”財政賬本。“‘十三五’期間,全省財政總收入預計累計完成2.5萬億元,預計較“十二五”末年均增長6.9%。”
羅建國介紹,“十三五”期間,安徽財政運行穩中有進,財政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2019年,地方財政收入達3183億元、居全國第11位。2016-2019年,全省財政支出分別完成5523億元、6204億元、6572億元和7392億元,連續跨過2個千億元臺階。“十三五”期間,全省財政支出預計完成3.3萬億元。
財政職能充分發揮,服務高質量發展彰顯新作為。編制全國首份財稅事項優惠清單,省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實現清零,2016-2018年安徽省累計減稅降費2835.9億元,2019年新增減稅降費802.2億元,2020年1-10月,全省新增減稅降費593億元,以政府收入“減法”換取企業效益“加法”和市場活力“乘法”。
堅持把政府債券作為政府融資的“主渠道”,2015年以來,累計發行10648.3億元政府債券資金,規范推廣PPP模式。累計投入91.5億元支持打造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創新政銀擔合作機制,形成“安徽模式”。
財政保障精準有力,促進三大攻堅戰取得新成效。從2016年起,省市縣按照脫貧攻堅任務和財政收入規模的增量、建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長機制,累計投入577.6億元、年均增長29.9%。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累計安排1430億元、年均增長41%,支持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財政公共屬性凸顯,推動社會事業再上新水平。民生支出占全省財政支出穩定在八成以上,騰出更多財力向基層一線、困難地區和弱勢群體傾斜。健全完善民生工程遴選、審核、實施、監管、驗收等一攬子聯動管理機制,累計投入5260億元共計滾動實施54項民生工程,惠及全省7000萬人民群眾、人均受益7000多元。累計投入52.5億元用于淮河行蓄洪區居民遷建。建立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設財政保障機制,下達近280億元支持32個貧困縣補齊基層基本公共服務短板。
財政改革不斷深化,現代財政制度取得新進展。安徽省在全國率先實現預算公開評審省市縣三級全覆蓋,積極盤活財政存量資金。以省政府名義出臺實施意見,印發基本公共服務、醫療衛生、科技、教育、交通運輸等5個領域改革方案,大幅壓減專項轉移支付,省級全面實行“大專項(大類別)+任務清單”,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財政關系逐步構建。(記者 張婭子)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