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侯翠榮12月2日發布,該市10年來污染治理能力取得顯著成效,排放結構呈現新趨勢,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分別下降39.6%、78.2%、29.9%和53.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下降84.5%和35.3%。
濟南市委市政府當天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該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有關情況。侯翠榮介紹說,此次普查圍繞污染源“在哪里、排什么、如何排、排多少”等問題,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調查對象名錄庫,采集了重點普查對象的位置、生產裝置、產品、產量等基本信息,對其涉及的水、氣、固廢危廢等污染物的種類和排放去向進行了詳細調查,對污染物產生和排放量進行核算,摸清了全市各類污染源的基本情況。
針對農業污染源控制,濟南推出控水、減肥減藥、秸稈和農膜基本回收利用等舉措。濟南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黃延仁表示,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該市通過推行秸稈過腹還田、打捆外運等方式,推進秸稈轉化利用,綜合利用率達98%。同時,該市在萊蕪、平陰、長清、章丘設置地膜殘留監測長期點位進行采樣監測,開展農膜殘留情況調查,農膜回收率達90%以上。
“濟南推動清潔健康的生態養殖新模式,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9%,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達100%。”黃延仁舉例說,該市推行大型養殖場糞污綜合利用、區域性畜禽糞污收集加工處理和種養循環清潔健康養殖等模式,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生態畜牧業發展起到了示范推動作用。此外,該市鼓勵具備資質的肥料生產企業與畜禽養殖場簽訂畜禽糞污收集加工合同,建設畜禽糞污收集體系,發展糞污收集、施肥專業化服務組織,培育支撐農牧綠色發展的新產業。
濟南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劉向群介紹說,該市10年間工業廢水治理設施數量由457套增加到1054套,脫硫設施數由199套增加至431套,除塵設施數由1173套增加至10168套,分別提高了130.63%、116.58%、766.84%。此外,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處理能力大幅提升,設施數量由56座增加至219座。其中,集中式危險廢物處置廠由2座增加到5座,年處理能力由1.06萬噸增加到10.97萬噸,增加了934.9%。(孫婷婷)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