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形勢和新任務,農村金融應該加快改革創新,不斷提升競爭力和服務能力,擴大有效金融供給,努力實現金融供需平衡。”
11月21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扶貧基金會共同指導,中國經濟時報社、國研經濟研究院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專題論壇——2020金融扶貧及創新峰會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李偉發表主旨演講。
“我們講的是金融扶貧問題,但從本質上講,這其實是整個農村振興、農村金融服務的問題。”李偉表示,我國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農村,促進金融扶貧,就是要通過擴大農村金融供給,提高貧困農民增收能力。
“當然,農村金融振興也絕不僅于此,而是關系到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的一個關鍵問題。”李偉說。
金融是支持精準脫貧的重要力量。接下來,要如何進一步加強金融創新對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支持?李偉認為應該抓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一是聚焦產業。李偉認為,應該針對不同產業有不同工作重心。
例如,支持糧食產業保總量穩定增長。從糧食的產業特征以及經營的角度看,規模化經營是方向,金融怎樣支撐規模經營的發展,土地經營權抵押、大型農機具抵押如何有效獲取信貸支持等金融產品創新需要盡快實現突破。
同時,李偉強調還要支持富民鄉村產業保農民穩定長期就業增收。重點要針對產業多、業態多的特點,豐富金融供給,提供多元化金融信貸產品;借鑒有些地方的做法,可把貸款支持與扶貧政策、增收政策融合運用。
二是突出主體金融支持。金融支持既要面向億萬普通農戶實施普惠金融,更應扶持在保障農業產業安全方面發揮生力軍作用的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
這些新型主體,一方面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另一方面擔負著為小農與現代農業對接中的中介服務作用。他們雖然定位不一、功能不一,但都有強烈的信貸需求。要積極支持地方金融機構特別是涉農金融機構,大膽探索“金融+保險”等多種工具組合方式以及針對不同產業、不同主體的信貸模式。
三是加強創新。從長期看,農村金融發展的出路在于創新。
例如,中國人民銀行設立了專項扶貧再貸款,支持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擴大對“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信貸投放,以降低“三區三州”融資成本,對精準扶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四是防范風險。農業因其弱勢產業特征,極易遭受自然災害、牲畜傳染疫病等風險的侵害,市場風險更為明顯。
在李偉看來,除了運用傳統的避險規則外,也需要借助現代金融科技。一方面要推進金融與財政保險、擔保等政策工具有機結合,分散風險;另一方面要善用數字技術,通過大數據掌握服務產業、服務主體的生產經營情況,預防和減少風險損失。(左宇坤)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