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日前公布全文。針對2035年的遠景目標,《建議》提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這意味著什么?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董煜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曾確定過經濟建設的“三步走”戰略目標,其中第三步是到21世紀中葉(2050年左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如今,董煜表示,《建議》將這個目標提前到了2035年;同時,明確指出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說明中國對未來發展更有底氣。
“最值得關注的是這個指標的含金量”,董煜說,這是個人均GDP指標,要以中國14億人的規模去達到這個水平。“試想再大的數字除以14億之后還剩下多少?”,董煜表示,如此大規模人口基數的國家走入現代化,在人類發展史上是從未出現過的。
15年后,要實現這個目標,成為中等發達國家,中國的經濟增長需要保持怎樣的速度?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中等發達國家”,國際上并沒有標準的定義。以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聯合國等四個國際機構的標準平均值來看,發達國家人均GDP的中位數大約為2.45萬美元。而今年受疫情影響,中等發達國家人均GDP水平預估將下跌至2.3萬美元。
2019年中國的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陸挺認為,以靜態法來看,未來15年,中國人均GDP年均實際增長保持在5.4%左右,即可實現這一目標。
實現這個目標并不容易。陸挺坦言,一個國家常年保持5%以上增長的難度不小。目前,中國人口正在加速老齡化,勞動力總量呈下行態勢。同時,資本回報率在持續下行,境內債務水平較高,國際環境也有所惡化,需要多方面的改革釋放增長潛力。
不過,他也指出,未來15年中國還有不少能維持中高速增長的動能。目前中國的城市化還有較大的空間。“雙循環”戰略下,官方確定以實體經濟和科研研發立國,因此生產率有望進一步提升。此外,在全球疫情肆虐和國際地緣政治日趨復雜的背景下,中國龐大的市場、人口和優良的基礎設施能夠較好地抵御外部沖擊。
中國官方對實現這一目標是有信心的。據透露,《建議》文件起草組經過認真研究和測算,認為從經濟發展能力和條件看,中國經濟有希望、有潛力保持長期平穩發展,到“十四五”末達到現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到2035年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
此番《建議》當中并沒有提及具體的增速目標。董煜解釋說,在5年規劃制定時,中央建議一般都是以定性為主的,具體目標是通過來年兩會,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時來確定的。這也是中國治理的一個顯著特點,由中央提出國家發展的大方向,政府再根據戰略方向,提出具體量化的目標。
中國高層也做出說明:具體編制“十四五”規劃《綱要》時可以在認真測算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量化目標。(記者 龐無忌)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