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輻射之下,全球資產價格進入震蕩期,大眾對于世界經濟的未來走向充滿疑慮,如果真的出現金融危機,咱們到底該不該持有現金呢?
01“持有現金”說法的由來
根據“美林時鐘”理論,世界經濟發展是呈現周期性變化的,總共分為四個周期,衰退周期、蕭條周期、復蘇周期和繁榮周期。投資人資產配置需要根據經濟周期進行調整,不同的周期經濟策略完全不同。
當經濟從衰退周期轉向蕭條周期時,經濟增速下滑,物價卻不斷上漲,此時各類資產價格處于頂部區域,投資風險極高,相比起抵抗通脹,持有現金才是保守穩健的明智之舉。這也是社會上“現金為王”說法的來源。
傳統而言,國人抗風險意識很強,儲蓄率位于全球前列。根據統計,截至2018年末,我國居民總資產規模達46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金融資產規模占比30%,這30%的金融資產中,存款占據著半壁江山,“持有現金”的觀念在中國很有市場。
02“持有現金”的核心在于規避風險
如果真的發生金融危機,市場信用會出現坍塌,伴隨著債務負擔惡化、恐慌情緒蔓延、金融機構破產。以2008年的金融危機為例,極端環境之下,從衍生品市場到股票、債券、房地產等等,資產價格無一幸免。
如此環境,持有現金才真正靠譜,配置高流動性的資產能夠有效避免我們的“錢”在沙泥俱下的市場“快速貶值”。老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此時,保護手中錢的安全,是頭等大事。
03“持有現金”才有繼續參與“游戲”的機會
除了保障資產安全之外,極端環境“持有現金”還保障了我們繼續參與游戲的機會。
資本市場永遠是風險與機遇并存的,資產價格暴跌同時意味著,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此時,如果手中有現金,不異于擁有了“繼續游戲”的機會。
舉個例子,股神巴菲特就是“持有現金”的高手,在1998--1999年,伯克希爾的現金池明顯增加,巴菲特由此躲過了互聯網泡沫的破滅;而后在2005年至2007年的經濟下行期,他又不斷拋售金融資產,儲備現金,躲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
更厲害的是,在2008年危機爆發后期,大眾深陷恐慌,巴菲特卻瞅準機會,開始“抄底”,此前囤積的現金成為他的“籌碼”,這一把讓他獲利頗豐。
“持有現金”除了是防守策略,也是進擊策略的準備。
04“現金為王”并不意味著只能持有現金
大眾有個思維誤區,以為“現金為王”就只能持有現金,其實,“現金為王”的精髓在于保障資產的流動性。
當前,存款利率下行,存款幾乎意味著看著現金貶值。其實,哪怕決定持有現金,我們也有不少投資標的可以選擇:
第一,貨幣型基金,貨幣型基金安全性能無憂,整體收益水平高于存款,能夠隨取隨用,流動性能好,是規避風險的“好選擇”。
第二,智能存款,銀行業競爭激烈,部分民營銀行推出智能存款業務,安全性能與存款相同,受存款保險制度保障,收益水平卻明顯高于存款。
第三,大額存單,大額存單也是存款類產品,利息水平較高,存期越長利息越高,但是資金靈活性方面稍差。
整體來說,金融危機出現時“持有現金”是較好的資產配置策略,但是,我們不能死板理解“持有現金”,應該把這一策略理解為:危機之下重點保障資金的安全性和靈動性。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