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銀行加入A股IPO排隊大軍。6月17日,重慶銀保監局發布批復,同意重慶三峽銀行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發行規模不超過18.58億股;發行所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應全部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2019年,銀行IPO迎來一個大年,8家銀行相繼實現上市。而2020年至今,仍然沒有一家銀行成功上市。重慶三峽銀行獲監管批準僅是其IPO的第一步,業內人士認為,目前A股有17家銀行處于排隊狀態,預計重慶三峽銀行年內登陸A股的可能性并不大。
選擇A股排隊
官網信息顯示,重慶三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重慶三峽銀行”)成立于2008年,是重慶市市屬國有重點企業,同時也是一家西部城商行。截至2019年末,重慶三峽銀行注冊資本55.74億元人民幣,資產總額2083.85億元、各項存款余額1444.01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011.30億元;員工2200余人,營業網點86個,覆蓋重慶市所有區縣。
事實上,重慶市本土已有兩家上市銀行,分別是重慶銀行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重慶銀行于2013年11月在港股IPO,近年來重慶銀行一直在籌劃回A。另一家重慶農商銀行已率先完成A+H股上市,2019年10月29日正式登陸A股市場,不過該股上市首日就出現開板,被業內成為“史上最慘新股”。
此前重慶本土銀行均選擇先H股、后A股,但重慶三峽銀行直接放棄港股,選擇在A股IPO,這背后有何深意呢?
“從技術上來說,選擇在哪個市場更多強調的是市場效率,如何能盡快進入市場,并獲得較為合理的估值水平。”首創證券研究所所長王劍輝告訴中新經緯客戶端。
王劍輝表示,在同樣的效率下,選擇A股上市可能在估值上比H股港股更有利,因為A股的估值水平相對較高,也能更好地滿足補充資本金的需求。
他指出,從上市時間看,可能在某些階段A股上市會慢于港股,但是如果銀行并不急于立刻拿到錢,它可能寧愿多等一等,在A股市場拿到更高估值水平,也就能補充更多資本金。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對中新經緯客戶端分析道,港股市場上農商行及城商行并不太受歡迎,流動性比較差。今年就發生過甘肅銀行暴跌的局面。中小銀行上市融資,更多是為了補充資本金。補充資本金的方式,除了IPO,還有發行資本債、永續債等方式。相對而言,上市之后,融資方式更為完備。
“港股上市容易,但再融資較難。這也是很多上市公司選擇先H、后A股方式的主要原因。
三峽銀行選擇直接在A股排隊,與今年來A股融資環境改善有關,排隊時間已經比從前縮短很多。不過,目前A股有17家銀行處于排隊狀態,預計三峽銀行年內登陸A股的可能性并不大。”丁臻宇如是說。
他進一步表示,與去年銀行的上市潮相比,今年至今還未有一家銀行實現上市。原因之一在于,受疫情的影響,今年銀行業利潤不排除年內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的可能,銀行的經營和資產質量壓力較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IPO的進展。
房地產業上升為第一大貸款行業
重慶三峽銀行2019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該行資產總額2083.85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實現營業收入44.92億元,凈利潤16.05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8.94%和25.42%。
年報披露,該行2019年實現業務收入104.2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17%。從收入構成看,該行收入主要來源于貸款利息收入和債權投資利息收入。其中,利息收入達93.99億元,手續費收入2.5億元,其他收入7.71億元,占比分別為90.2%、2.4%、7.4%。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該行實現利息凈收入35.02億元,同比減少2.99%,利息凈收入減少的主要因素是該行自2019年1月1日起執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后,交易性金融資產利息收入不再計入利息收入項目反映,而計入投資收益列報。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19年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11.18億元,較年初增加2.79億元;不良貸款比例1.31%,較年初增加0.01個百分點。其中,關注類貸款余額由2018年末的22.97億元增長至42.46億元,占比由3.55%升至4.99%。
年報還顯示,截至2019年末,重慶三峽銀行的逾期貸款為19.03億元,較2018年末的14.35億元增長32.61%。
“重慶三峽銀行不良貸款率和逾期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重上升,信貸資產質量存在下行壓力。”聯合資信的最新信用評級報告中寫道。
上述報告指出,截至2019年末,重慶三峽銀行房地產業貸款余額104.03億元,占貸款總額的12.22%,已上升至第一大貸款行業,房地業不良貸款率為1.29%,關注類貸款占比為6.01%;與房地產業相關的建筑業貸款余額77.19億元,占貸款總額的9.07%,建筑業不良貸款率為1.72%,關注類貸款占比3.33%。
報告認為,盡管重慶三峽銀行貸款行業集中風險不顯著,但房地產和建筑業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重相對較高,需關注房地產市場波動對信貸資產質量形成的影響。
三股東股權質押
股權結構分散一直是城商行A股上市的“攔路虎”之一。不過,重慶三峽銀行的股權結構較為合理。
2019年年報顯示,該行前十大股東中,僅兩家為國有參股,其他八家均為民營企業。其中,重慶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為最大股東,持股16.16億股,占比28.996%,其余股東持股比例均低于10%。精工控股集團(浙江)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精工控股”)、中國希格瑪有限公司(下稱“希格瑪”)持股比例分別為9.941%、6.213%,重慶東華翰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重慶慧德投資有限公司、重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并列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均為4.971%。
中新經緯客戶端注意到,2018年9月,重慶銀保監局核準了重慶三峽銀行原主要股東佳寶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該行全部股份轉讓給精工控股的事項,兩家公司分別2019年2月和2019年3月辦理股權變更手續。佳寶控股為精工投資的全資子公司。
此外,年報披露,在該行主要股東中,有三家將其股權質押。其中,精工控股質押約2.66億股,希格瑪質押1.50億股,重慶中農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質押1170萬股,因質押股權數量超過其持有股權的50%,已限制表決權。粗略計算,三公司合計質押比例合計約7.67%。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城市金融報采訪時表示,目前來看,上市銀行股很多已經跌破凈資產值,有的甚至已經跌破發行價,逼近了股權質押的平倉線,若觸發紅線,股權可能會被強制拍賣,這樣對銀行的聲譽和治理結構都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此前,甘肅銀行在港股市場上,單日暴跌50%,就是因為股東股權質押平倉引起。對此,丁臻宇認為,在A股市場,發生類似事件的可能小較小,但股東股權質押對銀行的潛在風險還是存在的。
對于為何在A股市場排隊上市、不良貸款率上升、股東股權質押帶來的風險等問題,中新經緯記者多次撥打該行電話,截至發稿暫無人接聽。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