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評論員 李長需
9月23日,江蘇鹽城,朋友圈爆料向陽路小學二年級一老師,將收禮賬單誤發到家長群,收禮賬本上共寫有15個人的名字,收禮金額在500元到1000元之間不等。對此,建湖縣教育局專項調查組情況通報稱,經初步核查,網傳圖片屬實,當事人已被停職并接受調查。
若不是這位老師的“自我暴露”,恐怕在他(性別尚未明確,姑且稱他)的班級內,這樣的“潛規則”還要延續。目前并不清楚他將收禮賬單發到班級群里,是誤發還是別有用意;也不清楚他在哪個時間節點(比如教師節)收到的這些錢財。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位老師的收禮行為并非個別行為,而是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并且禮金的行情,也有一個“共識”的范圍。換句話說,這個老師的“潛規則”,家長是心知肚明的,只是根據自己孩子和家庭的情況,就高或就低而已。
不收受家長和學生的財物,本應是師德的基本要求。對此,各級教育部門三令五申,將“不得索要、收受學生及家長財物或參加由學生及家長付費的宴請、旅游、娛樂休閑等活動,不得利用家長資源謀取私利”作為基本的師德底線和職業操守。
規定寫得很清楚,但這位老師卻對師德紅線置若罔聞,坦然接受了這么多家長的“孝敬”,還這么有心地整理成清單,奈何自己不知道犯了哪門子神經,在本就十分敏感的班級群里抖摟出來。這是自作孽,不可活。倒是整理出來的這個清單,可能更讓人耿耿于懷。俗話說拿人家的手短,他不能拿了錢不辦事,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滑向對學生的區別對待,至于是不是損害教育的公平性,他要在乎也就不收錢了。不過,還有句話,想必這位語文老師也爛熟于心: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現在,他不僅被逮個正著,成了教師隊伍的反面教材,接下來,更多的處分,可能也不會放過他。
師德問題的根源,當然在老師身上,但師德失守絕不只是涉事老師一個人的問題。看看名單上這么多的家長名字和他們貢獻的”禮金“,透著屏幕都能感覺到他們此刻的尷尬。白紙黑字,一筆一劃的名字寫得很清楚,別的家長能看到,別的老師能看到,自己的孩子也能看到。尷尬嗎?
其實,也挺替他們難受的。本來想花點錢,給孩子爭取個好點的待遇,沒想到整出個這事兒。錢白花了不說,還因此現了眼。不能不說,他們一些人之所以送禮,確實是為了鉆點空子想給孩子獲得額外的”關照“;一些人可能處于迫不得已,不得不隨大流,免得因不送禮導致孩子受委屈。但他們的行為,只會讓這位老師的胃口越來越大,讓他的”潛規則“得以盛行,往往帶來的是更大范圍的學風、班風的敗壞。實際上,只要對教師收禮事件進行適當的解剖,就不難發現,少不了家長的”配合“或推波助瀾。表面上,我們都不贊成給老師送禮,但一旦落實到自己身上,我們都可能成了隨波逐流者。
這也說明,家長理應成為根治教師賄賂鏈條上的有力環節:這既包括家長應該有主動抵制的勇氣,也包括家長自身應守著底線,不主動遞送紅包。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