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川渝一帶受到持續(xù)高溫天氣的影響,重慶多地突發(fā)山火。火舌席卷之處,北碚、涪陵、江津、南川等地大片森林被吞沒。短短幾天,十余起森林火災,讓身在 " 煉丹爐 " 的重慶人再起憂慮。
【資料圖】
“重慶雄起!”在這場與山火的持久戰(zhàn)中,重慶市組織應急力量緊急撲救,“消防紅”、“軍營綠”、每天在蜿蜒的山路上往返數(shù)趟的“摩友”、來自各地的民間救援隊,為了守護家園,他們頭頂烈日,腳踩滾燙的土地,擰成一股繩,向著火場的方向逆行而去。
據(jù)應急管理部8月26日消息,截至26日8時30分,經(jīng)各方共同努力,森林火災各處明火已全部撲滅,全面轉入清理看守階段,無人員傷亡和重要設施損失。
重慶這座美麗的山城,今晚將不再有火光與燈光的角逐。此刻,河南洛陽神鷹救援隊隊員吳治強,拿著手電筒仔細地檢查每一處暗火。他說:“下次再來重慶,希望能坐坐輕軌,感受美麗的山城夜景。”
河南35名救援人員增援滅火:火不滅沒心情吃飯睡覺
8月23日早上9點,河南洛陽神鷹救援隊的教導大隊隊長吳治強與34名隊員一起,攜帶120余件滅火設備抵達重慶。在現(xiàn)場指揮部的指派下,他們領到了重慶巴南界石鎮(zhèn)的滅火任務。面對眼前近三米高的火焰,6個山頭被熊熊烈火包圍,吳治強直言:“這次任務難度很大。”
吳治強介紹,在這次滅火行動中,河南洛陽神鷹救援隊分成兩大組輪流奔赴火場。“我們24小時不停歇。”山體的陡峭給滅火工作增加了不少難度,吳志強與隊員身背約40斤的滅火裝備,依靠身邊的藤條,借力一步一步地向上爬,稍不留神周圍的枝條就會劃爛衣服、扎破皮膚。
“皮膚破損帶來的痛可以忽略不計,熱浪撲面,我的鞋都被燙爛了。”在執(zhí)行滅火任務中,吳治強與隊員一起頂著烈日,迎著熱浪,燒過大火后的地表溫度高達近70度,吳志強在原地站立不能超過兩分鐘就需要挪動一下,由于離火源較近,氣溫過高,就連滅火風機的鏈條都多次被燙化。
吳志強回憶,執(zhí)行任務時,隊員有熱暈的、有熱吐的,累了就在地上鋪個硬紙片躺下歇一會,就這樣經(jīng)歷了約72小時的滅火工作,在8月25日上午10點,巴南區(qū)火場明火已撲滅,但吳志強的任務并未完成。
為了防止山火復燃,35名隊員再次分成了兩大組六小組進行巡查,在此過程中,若有冒煙或燃火星的地方,需要在第一時間進行二次滅火。因為山路陡峭,火勢危險,群眾無法進入山火現(xiàn)場,吳志強與隊員每天需要山上山下往返十多次打水撲火。
“附近都是老百姓的房子,根本不敢歇,火不滅就沒心情吃飯睡覺。”吳志強表示,雖然明火已滅,還要把負責區(qū)域整體的暗火排查一遍,嚴防復燃。
大學外教上山做志愿者:希望縉云山恢復往日的美麗
“勝利啦!”8月25日23時,經(jīng)過各方救援力量的奮力撲救,繼重慶巴南區(qū)明火被撲滅后,重慶市北碚區(qū)歇馬街道山火明火已有效封控。在這場山火救援中,除了專業(yè)的救援力量,村民、師生也在迎難而上,與消防員和救援隊組成最強搭檔。
據(jù)了解,在距離北碚區(qū)6至10公里處就是西南大學,自8月22日,西南大學第四運動場成為了滅火直升機的臨時起降場,在北碚區(qū)火場作業(yè)的共有4架大型直升機,每天每架飛機平均出動4次,4架飛機每天出動16架次,每次作業(yè)時間為一個半小時,一個桶可攜帶3噸水,采用吊桶灑水的方式,對火場進行壓制火頭的作用。
西南大學的數(shù)百名師生參與到救火相關的志愿服務中,其中一位來自西南大學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專業(yè)的美國籍副教授Frank,在8月22日早上看到朋友圈一份志愿者召集令:“北碚區(qū)歇馬街道需要40名會維修和使用油鋸的中青年志愿者。”Frank立刻報名,希望自己能將在國外使用油鋸的經(jīng)驗,為此次山火的撲滅貢獻一份力量。
由于Frank中文不好,在決定上山做志愿者后,F(xiàn)rank讓妻子在朋友圈發(fā)布了招募翻譯志愿者的消息。23日早上8點,F(xiàn)rank就收到了西南大學很多老師發(fā)來的消息,均表示愿意與其一起上山做志愿者、做翻譯,F(xiàn)rank立刻準備了急救包和三天的換洗衣物。“北碚已經(jīng)干旱很長時間了,有時候晚上的風又特別大,根據(jù)曾經(jīng)在國外生活的經(jīng)驗推斷,山火會一直不停地隨風推進,我必須做好在山上多停留幾天的準備。”
到達集合點后,F(xiàn)rank拿到了組裝油鋸的盒子,在多名技術型志愿者的合作下,完成了50臺油鋸的組裝,送至滅火前線。
Frank回憶,8月23日北碚的氣溫高達43℃,他在太陽下等了一個小時才等到騎摩托車的志愿者接他。“我體重不輕,個子又高,送我的那個摩托車志愿者挺瘦的,他們真的了不起。”Frank被接上山后,等來的卻是救援人員的勸告:“前線太危險,剩下的任務交給我們就行了。”
Frank表示,在這次志愿者服務中雖然沒有到一線參與滅火,但是他已盡力,更會服從指揮。“我會做一名樂于助人、遵守紀律的外國人,希望北碚的山火能夠盡快被熄滅,縉云山又恢復往日的美麗。”
8月26日8時30分,北碚區(qū)與璧山區(qū)交界火場全部撲滅。相關救援隊伍正在組織縱深清理,目前涉火區(qū)域生活逐步恢復。
森林火災各處明火已全部撲滅,全面轉入清理看守階段
隨著一條接一條“明火撲滅”的消息公布,現(xiàn)場的志愿者和民間救援隊在陸續(xù)撤退,但這場“山火之戰(zhàn)”并沒有因為明火的撲滅而結束,來自重慶民兵應急連的隊員張加茂與其隊員一起,還在現(xiàn)場負責滅火后72小時巡查工作。
張加茂是重慶市江津區(qū)柏林鎮(zhèn)興農(nóng)村委會的一名村干部,火情發(fā)生后,作為民兵的他接到召集令,第一時間自發(fā)報名增援滅火一線。從8月22日開始,張加茂在火場附近負責滅火善后巡查的工作。“前期滅火很重要,后期的排查同樣重要,如果排查不到位,前面的工作就會前功盡棄。”
近距離接觸到猛烈的山火后,27歲的張加茂第一次感覺自己十分渺小,為了防止山火重燃,他每天徒步十幾公里,對每一草、每一木都要巡查到位,如果遇到有復燃風險的地方,需要盡快用鐵掃把來抑制火星的發(fā)展,并第一時間報告指揮部請求支援。
在現(xiàn)場除了負責巡查工作外,張加茂還需要配合當?shù)鼗謴陀秒姟埣用貞浰奶烨皠偟竭@里時的景象不禁感慨:“被大火燒得一片狼藉,非常荒涼。當?shù)氐碾娋€有的被燒斷,有的被樹枝砸斷。夜晚,來自四面八方的救援人員手中的手電筒,在隔離帶處連成一條獨有的"燈鏈"。”
截至26日8時30分,經(jīng)各方共同努力,森林火災各處明火已全部撲滅,全面轉入清理看守階段,無人員傷亡和重要設施損失。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6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
頭條 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