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中國新聞網報道,花30萬元即可“買”到杭州E類人才身份,從而享受直接落戶、租房補貼、購房搖號傾斜等人才優惠政策,這事兒聽起來讓人感到不可思議。難道高層次人才認定真的存在灰色產業鏈?當日下午,杭州市委人才辦、杭州市人社局對“人才代辦”中介有關問題回應稱,已督促相關城區認真調查核實,將嚴格依法依規處理。
“無需落戶、沒有社保年限等要求,快速獲得杭州‘房票’,‘紅盤’搖中率更高......”此類看起來頗具吸引力的,公開兜售人才資格的廣告在抖音、小紅書、閑魚等平臺被公然登出。花30萬元“代辦費”就能將不符合人才引進條件的人包裝成“E類人才”,天上竟然掉下如此劃算的大餡兒餅?您可千萬先別想著鉆空子,事出反常必有妖。
杭州的高層次人才引進分為A、B、C、D、E類人才,獲評A-D類人才非常難,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人員才有資格進行A類人才認定,D類人才也得是取得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等高層次人才。E類人才相對要求較低,因此被這些中介稱為“還是有一定操作空間”。但即使是E類人才,也需要具有正高副高職稱,或者博士學位且具有市級以上獎勵等硬性要求,要不就得是市規模以上企業的總經理董事長。雖然各行業要求不同, 但如果沒有長期的積累努力和奮斗,想達到E類人才是非常不容易的。
與難度相對應的,是認定E類人才的好處。購房補貼、優先搖號、子女享有優先入學、申請落戶等,這些巨大的誘惑,成為某些中介宣傳的賣點。但仔細想想,如果掏30萬找個中介就能全搞定,那么那些努力十多年的奮斗者情何以堪?掏30萬搞定E類人才認定,意味著中介得能搞定高級職稱、博士學位、市級獎勵,市規模以上企業董事長身份……這得是什么手段的神操作才能做到?
“浙視頻”記者在對此類“人才中介”進行走訪調查時,某人才引進中介表示“我們是以企業的形式來辦(辦理人才證),因為企業有名額,我們跟企業的關系比較好,你們個人去找企業,企業是不會給你們辦的,但是我們跟他們有一個長期的合作,中間有一些熟人介紹或者是利益關系在里面,所以他愿意把這個名額給我們”。視頻中,中介還堂而皇之地強調“這個事情是合法的,是合理合規的”。
如果真如中介所說,那就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這是徹頭徹尾的一場騙局,你聽信了這些中介的話,花了30萬元,到最后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二是你花30萬元真搞定E類人才身份,這個灰色產業鏈竟然真的存在,那這就暴露出了人才引進流程背后的大問題。
事兒要靠人來干,優秀的人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杭州的飛速發展與好的政策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這是杭州與人才的“雙向奔赴”。因此,曝出“公開兜售人才資格”這種丑聞才更讓人感到震驚!這不但玷污了高層次人才認定的權威性,也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給本來初衷很好的人才引進政策蒙上了陰影。不法分子這幾條臭魚,可能會攪渾一池清水。希望盡快查清此事,給公眾一個交代。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7
頭條 22-08-17
頭條 22-08-17
頭條 22-08-17
頭條 22-08-17
頭條 22-08-17
頭條 22-08-17
頭條 22-08-17
頭條 22-08-17
頭條 22-08-17
頭條 22-08-17
頭條 22-08-17
頭條 22-08-17
頭條 22-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