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根據該方案,改革后,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其中,方案提出,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國家旅游局。
提升文化自信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為增強和彰顯文化自信,統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和旅游資源開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方案提出,將文化部、國家旅游局的職責整合,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其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黨的宣傳文化工作方針政策,研究擬訂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統籌規劃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游業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組織實施文化資源普查、挖掘和保護工作,維護各類文化市場包括旅游市場秩序,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等。
文旅融合已成現實發展方向。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對此表示,全國各個城市已經組建了一百多個文旅集團。要求旅游發展的文化導向和文化深入,符合轉型升級的需求變化。“旅游影響越來越大,機構改革必須考慮。產業大發展的地位上升,各地越來越重視。當然文化部門的中心是意識形態,旅游部門的中心在于市場,但是在民生這個方面可以統一。”同時,魏小安認為,要強化大文化,覆蓋整個社會領域,與全域旅游對應,未來預計將產生良好的共振效果。
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傳播文化,這種趨勢將更加明顯。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認為,旅游是具有文化內涵的產業,不管是故宮、天壇、兵馬俑等傳統旅游資源,還是主題公園、文旅小鎮等新興旅游設施,都離不開文化;而文化對內滿足人民需要、對外擴大國際影響,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方式就是旅游。同時,機構調整后,將有利于豐富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類型和供給方式。旅游是一個市場化和國際化程度都比較高的行業。文化與旅游的融合與碰撞,將能夠促進文化產品的市場和國際化。
自然生態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將更加有的放矢
記者發現,此次方案中還提出,將國家林業局的職責,農業部的草原監督管理職責,以及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部門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等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由自然資源部管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加掛國家公園管理局牌子。其主要職責是,監督管理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和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組織生態保護和修復,開展造林綠化工作,管理國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等。不再保留國家林業局。
南開大學旅游學院教授馬曉龍表示,原先不同的自然資源由于性質不同被劃分到各個部門進行管理,比如森林公園歸林業局,風景名勝區歸住建部等,每個部門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管理。“未來整合到一個大部門之后,權責劃分更加明確,而且旅游相關部門可以更好更方便地與其對接,畢竟旅游部門的功能主要是市場營銷與開發,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功能主要是如何對資源進行保護利用。此輪機構改革有利于二者更加便利地合作,同時也更加利于自然資源的合理化保護與開發。”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