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深藍色的工裝,板板正正的寸頭,胸前別著一支簽字筆,滿是繭子的手里拿著一踏文件……初次見到李高強,是在金水電纜廠的辦公樓一樓大廳里,但任誰都不會想到,就是這個普通的一眼都記不住樣子的中年人,卻是金水電纜廠這些年一直前行發展的“源動力”之一。
2013年,李高強來到了金水電纜廠從車間的一線工人做起,熟悉廠房設備和產品,虛心的向老師傅們請教經驗,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李高強就成了車間的骨干。由于年輕、腦子活、動手能力強,他被調到了技術工作崗位上。
“當時大家都是靠經驗工作,流水線式操作,對‘創新’還不太敏感。”談到初到金水電纜廠的那段日子,李高強感慨道,技術發展跟不上去,再加上當時廠房規模不夠等多方掣肘,電纜廠的年產值始終無法邁過十億元這個坎。
2015年,金水電纜廠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這一年他們的新廠房落地新鄉平原示范區。廠房規模的擴大,為機器設備更新換代提供了條件;當地方方面面的優惠政策支持,讓企業擺脫束縛甩開膀子專注生產;領導對技術革新的重視和支持,讓很多此前無法突破的技術難題,一一得到破解。
“尤其是對創新和知識產權的重視,讓我們這些年嘗到了甜頭,”李高強感慨道,“如今我們不僅成立了研發部門,還成立了包括省級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在內的多個研發中心。”李高強自豪的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的創新能力有了大幅的提升,僅2021年一年,他們就提交了15項創新專利,幫助企業解決了不少的發展難題。
就拿最近一件事來說吧,為了滿足宇通客車對高壓屏蔽電纜的需求,李高強帶領團隊成員,在多次“頭腦風暴”和實驗改進后,攻克了這個難題,獲得了客戶認可,并最終拿下了這個項目。“說沒有成就感是假的,說不辛苦也是假的,不過總歸是值得的,”李高強告訴記者。為了攻下這座“山頭”,李高強和團隊成員們,連續三天在試制現場進行各種嘗試,“感覺除了我們和要做的產品,其他都淡忘了,也沒有了時間的感覺,仿佛除了我們其他都是靜止的一樣。”
如今,金水電纜廠從鄭州市高新區搬遷到新鄉已經過去9個年頭了,在這9年的時光里,金水電纜廠發展成為了一個擁有生產設備300多臺(套),計量檢測設備50余臺(套),各種配套精良工裝1000余種,擁有國內最先進的自動在線檢測、自動分盤,自動包裝碼垛布電線生產線的國內一流電纜企業。年產值也從當年的不足10億元到如今突破了21億元,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從鄭新黃河大橋建成通車,到2019年《鄭新一體化發展規劃(2019—2035年)》出臺,再到鄭平公交的開通運營,這幾年鄭新一體化融合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展著,鄭州與新鄉的空間距變得更近了,昔日需要1個半小時的路程縮短到40多分鐘,降低了鄭州新鄉往來的時間成本。”作為鄭新一體化進程的見證者,李高強告訴記者,“借著‘鄭新一體化’的春風,平原示范區和我們金水電纜廠的發展前景肯定也會越來越廣闊。”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