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18時16分,上海嘉定區安亭鎮一居民小區,一輛蔚來ES8在充電時發生自燃。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搶救,火已撲滅,無造成人員傷亡。
這已經是今年國內第六起電動汽車自燃事件,就在5月14日,一輛特斯拉電動車在香港一家購物中心的停車場發生自燃,據悉,自燃的電動車為特斯拉Model S 85 KWH雙動力版本,該車停在香港新蒲崗區停車場30分鐘后便發生自燃,閉路電視錄像顯示期間發生了三次爆炸,消防隊員花了45分鐘才把火撲滅。
而今日(5月16日)之事故,也是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內,蔚來ES8第二次發生自燃。曾在4月22日,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ES8發生燃燒。之后,蔚來對該事故進行了說明。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事故車輛由于之前底盤曾遭受過嚴重撞擊,導致動力電池包左后部外殼與冷卻板大面積變形。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經過一段時間后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詳情請點擊:《蔚來ES8自燃系底盤遭撞擊 新能源動力電池該如何守護?》。
而此次具體著火原因不明,蔚來用戶發展副總裁朱江亦在事件后第一時間發布信息稱“蔚來已經啟動調查,待原因查明后將及時向大家公布”。
不過,下面的評論區中,不少人士則表示出對于蔚來及電動汽車安全的擔憂:
巧合的是,這次自燃發生的地點位于蔚來汽車的大本營,蔚來汽車接到報警后亦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目前事故車已運離現場。
接連幾個月,電動汽車自燃事件頻頻爆出,雖然前面均未出現人員傷亡,但難免后面不會出現更嚴重的問題。當無生命威脅時,事故每出現一次眾生的目光更多聚焦在事故本身以及車企的解釋,或許部分會延伸問題出在哪里、未來又將如何保障,然如果真的出現傷亡事故,又當如何?誰又能給生命一個解釋?
之前報道自燃事件時,有行業人士建議說,一定要對消費者進行正向引導,畢竟電動汽車是大勢所趨,不能以偏概全。馬斯克亦曾對特斯拉起火做過辯解,“現實是,特斯拉與大多數電動車一樣,起火的可能性比內燃機低了500%,為什么沒人提到這一點。”然事實是,當消費者生命和財產遭到潛在威脅的時候,寬容或即縱容。或許,相關部門到了需要拿出苛嚴態度的時候了,畢竟所有的事故放在一起并非偶然。
當然,市場不可逆,電動汽車的發展并非因為一些事故而停滯。乘聯會數據顯示,1-4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售出34.5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84%。其中純電動乘用車售出26.6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98%。在車市整體負增長情況下,出現此亮眼成績,政策扶持是一方面,消費接受和認可度提高亦是重要因素。
而在此前,蓋世汽車曾在消費者問卷調查中發現,對于頻頻出現的自燃事件,多數消費者表示將會影響其購買計劃,擔憂電動汽車的安全問題。
新生事物的發展更需要良好口碑和信任感的積淀,本就是大勢所趨,最基礎的安全做好了,加上炫酷的技術,升級的消費體驗以及政策東風等,又何愁銷量無增長?(任慧娟)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