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69影院一-国产中年熟女高潮大集合-《放荡的女人2》在线观看-色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雙碳目標下關于交通運輸碳排放統計核算的現狀梳理及思考| 龍志剛專欄

時間:2023-01-30 09:55:49 來源: 大河財立方


作者:任小聰,河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通運輸戰略發展研究院,河南省交通綠色發展研究中心

編輯:任小聰|校核:王坤|審核:龍志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導讀:碳排放統計核算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礎,是制定政策、推動工作、開展考核、談判履約的重要依據。2022年12月,河南省交通運輸廳印發《關于<河南省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行動計劃(2023-2025)>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建立碳排放監管體系,整合既有交通監測數據,建立交通運輸能耗及碳排放數據統計分析體系,構建統一共享的交通運輸碳排放監測平臺。因此,有必要對國內外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核算現狀發展情況進行系統梳理和研究,為我省建立交通運輸碳排放核算體系提供參考。

什么是碳排放核算

碳排放核算是測量工業活動向地球生物圈直接和間接排放二氧化碳及其當量氣體的措施,是指政府、企業或相關組織按照監測計劃對碳排放相關參數實施數據收集、統計、記錄,并將所有排放相關數據進行計算、累加的一系列活動。碳排放核算可以直接量化碳排放的數據,通過分析各環節碳排放的數據,找出潛在的減排環節和方式,對碳中和目標的實現、碳交易市場的運行至關重要。

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的特點

涉及環節多、周期長

交通運輸行業碳排放涵蓋了固定源的交通基礎設施的排放,如公路設施、港口碼頭、機場等,以及移動源的各種交通運輸裝備的排放。各種排放源的碳排放鏈涉及環節多、周期長:交通基礎設施碳排放環節包括前期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運營維護等環節,運輸裝備碳排放環節包括生產、運營、回收等,目前交通運輸碳排放核算主要集中在載運工具方面,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所產生的碳排放規模同樣不容忽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養護階段所需要的材料、燃料、能源、機具設備、運輸車輛等的生產、運輸、維修養護等過程都會產生二氧化碳,據挪威科技大學研究團隊測算,近年來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和養護碳排放量大約為公路交通運輸碳排放量的10%-20%;相關測算表明2011-2019年我國港口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占全行業碳排放量7%。

監測難度大、數據獲取困難

與工業、建筑等領域不同,交通運輸領域的碳排放源具有空間分布點多、面廣、移動性強等特點,因此,運用監測設備對排放氣體進行直接監測成本高、難度大。同時,交通運輸活動分為營運交通和非營運交通兩類,運營交通車輛擁有主體一般為運輸企業,非營運交通車輛多為私人擁有,交通工具擁有主體多元,涉及的管理部門多,與碳排放有關的數據分散于各個部門、企業和個人手中,搜集難度大。

碳排放核算關鍵問題及現狀發展

(一)核算邊界的確定

由于交通運輸行業存在上述特點,清晰界定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核算邊界是進行碳排放核算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目前,國際國內關于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核算邊界已有相關規定。

國際機構有關規定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規定,交通運輸溫室氣體核算邊界為航空、道路、鐵路、水路和其他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排放,并將國際航空和國際水運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單獨進行核算。道路運輸除了核算化石燃料和生物制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也將輪胎所產生的SF6排放納入其中。國際能源署(IEA)對于交通運輸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邊界與IPCC一致,統計各國在本國領土境內運輸貨物或人員所使用的燃料和電力能耗,溫室氣體僅核算CO2的排放量。國際海運和國際航空的CO2排放量僅在全球水平上呈現,排除在各國交通運輸排放的核算中。

小結:國際上關于交通運輸碳排放核算邊界的規定從排放源來看,涵蓋了移動源(運輸裝備)的排放,不包括固定源(交通基礎設施)的排放;從空間范圍來看,僅統計本國領土境內客貨運輸所產生的排放,不包括國際海運和國際航空的CO2排放量;從統計的溫室氣體類型來看,重點為CO2,同時還包括CH4、N2O、SF6等溫室氣體。

國內有關規定

政府層面

2011年,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發布《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規定交通運輸核算邊界為某一省(區、市)境內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交通運輸裝備(移動源)化石燃料燃燒活動排放產生的CO2、CH4和N2O三類溫室氣體,不包括國際海運和國際航空。同時,明確交通運輸泛指所有借助交通工具的客貨運輸活動,不僅包含運營交通,還包括大量的非運營交通,為了比較全面反映我國全社會交通運輸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情況,需要對交通用能進行整合,包括對汽柴油消費量在部門間進行重新調整,以及國際航空和航海煤油和柴油消費量的單列。2021年6月,生態環境部印發了《省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指南》,規定的交通運輸行業核算邊界為本省(區、市)行政區域內化石能源消費產生的CO2直接排放,電力和熱力不納入考慮,航空運輸碳排放單獨報送生態環境部,不計入本省(區、市)CO2排放總量。

企業層面

自2013年起,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相繼發布了24個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指導企業核算自身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涉及交通運輸行業的涵蓋了中國民航企業和陸上交通運輸企業。《中國民航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格式指南(試行)》要求企業上報固定或移動燃燒設備燃料燃燒產生的CO2排放,以及凈購入使用電力及熱力產生的間接CO2排放。《陸上交通運輸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要求陸上交通運輸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須包括化石燃料燃燒排放量、尾氣凈化過程排放量、凈購入電力隱含的排放量和凈購入熱力隱含的排放量。核算的溫室氣體種類為CO2、CH4和N2O。該文件適用范圍包括公路旅客運輸企業、道路運輸企業、城市客運企業、公路維修與養護企業、高速公路運營管理企業、鐵路運輸企業以及沿海港口和內河港口企業等陸上交通企業。

小結:國內交通運輸行業碳排放核算邊界相關規定:從政府宏觀統計角度,碳排放核算邊界為移動源(交通運輸工具)進行的化石燃料燃燒活動直接排放產生的CO2等溫室氣體,不包含使用電力、熱力等間接排放;從交通運輸企業碳排放核算角度,既包含固定或移動燃燒設備燃料燃燒產生的CO2排放,同時也包含凈購入使用電力及熱力產生的間接CO2排放。

(二)核算方法的選擇

目前,國內外溫室氣體排放量測算實踐過程中常用的方法有排放因子法、質量平衡法和實測法。其中,排放因子法是目前應用范圍最為廣泛、最為普遍的方法。三種方法的基本原理、計算公式、適用范圍及優缺點等如下表所示:

上述三種方法中,碳排放監測具有數據動態連續、實時、準確等優勢,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美國與歐盟使用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CEMS)對能源企業碳排放進行監測;2021年我國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方案》提出對能源、鋼鐵、廢棄物處理等五大重點行業、城市溫室氣體及區域溫室氣體進行試點監測。由于交通運輸活動的碳排放源具有空間分布廣、強移動性等特點,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碳排放監測技術的應用成本高、難度大,目前還處于研究和探索階段。現階段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量測算方法主要為排放因子法,按照核算路徑不同,分為“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兩類。

“自上而下”法

根據權威部門(統計局、能源局等)發布的能源消耗數據,計算出每類燃料消耗產生的碳排放總量,將每種燃料消耗產生的碳排放匯總即可得到全行業碳排放量,計算方公式如下式所示:

其中:Q為CO2排放總量;Hi為每種能源消耗的總量;δi為每種燃料的排放因子。

常見能源類型碳排放因子

“自上而下”法是IPCC最早提出的各行業溫室氣體核算方法,運用該方法計算交通運輸的碳排放量,數據容易獲取,計算快捷,因此在國際社會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用于核算我國交通運輸碳排放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國在能源統計時將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行業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劃分,未剔除倉儲和郵政業的能耗統計,而非運營車輛的能耗并未納入統計范圍,不能體現客運、貨運及各種交通方式的細分的碳排放量。

為方便把非運營車輛的能耗納入統計范圍,2021年6月生態環境部印發的《省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指南》(以下簡稱《編制指南》)中提出了基于能源統計年鑒中的能源平衡表的交通運輸行業拆分方法,具體拆分比例如下表所示:

基于能源平衡表的交通運輸行業能耗拆分比例表

以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20)給出的2019年河南省能源平衡表數據為例,通過查表,按照《編制指南》中交通行業拆分方法,得到2019年河南省交通運輸行業汽油消耗量680萬噸、柴油消耗量714萬噸,結合汽柴油碳排放因子取值,2019年河南省交通運輸行業汽柴油消耗產生的碳排放約為799萬噸碳,即2931萬噸二氧化碳。

“自下而上”法

以各類交通運輸工具作為用能主體進行能耗統計,即根據各級統計機構發布的客貨運周轉量以及對應的排放因子,計算出交通運行階段產生的碳排放總量,計算公式如下式所示:

其中:Q為CO2排放總量;Si為第i種運輸方式的客貨運周轉量;θi為第i種運輸方式單位周轉量排放因子。

“自下而上”法相較“自上而下”法,能夠分別計算不同運輸方式的碳排放量,統計分析不同運輸方式的碳排放特征和變化趨勢,為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撐。但各種運輸工具在不同工況及運輸條件下的單位周轉量能耗存在差異,實際計算時往往采用統一的值,在大范圍計算時會存在較大的誤差,同時周轉量統計數據僅針對運營交通,私家車等非運營交通方式無法進行計算。

小結:目前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量的常用方法為排放因子法,其計算便捷,適用于大多數場景。但排放因子法極度依賴能源消耗和客貨運周轉量等統計數據,測算結果誤差較大,且統計周期、應用場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從排放端出發,通過對交通運輸裝備排放氣體進行監測的實測法目前尚在探索和研究階段。

思考與建議

交通系統是個復雜的巨系統,交通碳排放涉及多個領域、環節、行業和部門,交通領域碳排放計算需要社會各方的通力合作,為加快推進我省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科學量化交通領域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出如下建議:

(一)盡快出臺交通碳排放量化導則

目前我省尚缺乏交通領域碳排放計算的規范指導和統一標準,建議盡快研究出臺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計算指導導則,明確計算邊界、口徑和數據源,全面統籌協調各市開展交通領域碳排放核算工作,各市根據指導辦法開展本地區交通領域碳排放量計算。通過出臺一套統一標準規范、科學有效的交通碳排放計算方法,指導各地市開展交通碳排放量化、評估、考核工作。

(二)搭建數據采集與集成平臺

交通領域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所需數據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門、行業和企業手中,數據獲取是精準計算交通碳排放的關鍵。通過搭建交通碳排放數據采集與集成平臺,厘清數據獲取問題,匯聚交通碳排放相關多源數據流,為精準計算交通碳排放提供支撐。

(三)明確指標分解和減碳策略

在碳排放核算基礎上,摸清我省“碳家底”,根據各種交通方式現狀碳排放情況,分解制定交通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及各類交通方式的減排指標。通過優化交通運輸結構、交通載運工具用能結構、推進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研發應用等策略,有序開展交通減排行動。

結語

加快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強二氧化碳排放統計核算能力建設,提升信息化實測水平,是做好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內在要求,也是完善我國碳排放市場交易制度的關鍵環節。交通運輸是一個巨系統,交通碳排放涉及多個領域、環節、行業和部門,碳排放核算體系建設面臨的挑戰多、難度大,本文旨在梳理國內外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測算在邊界界定及方法論方面的實踐經驗,為我省建立交通運輸碳排放核算體系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孫強,張曉梅,陳陽.碳排放核算問題研究[N].中國信息報,2021-10-28(07)

[2]李曉易,吳睿. 交通運輸溫室氣體核算邊界和測算方法研究[J].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034.

[3]楊飛,王嘉鑫,田紅,周濤.我國公路交通網碳排放監測體系構建關鍵問題與應對思考[J]. 交通運輸研究,2022,8(3):103-110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網站簡介 網站團隊 本網動態 友情鏈接 版權聲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網視臺(www.loj.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秉县| 松滋市| 纳雍县| 若羌县| 南木林县| 广元市| 开远市| 桐城市| 历史| 从化市| 秦安县| 庆城县| 石泉县| 楚雄市| 光山县| 盱眙县| 瓦房店市| 原平市| 咸阳市| 蕲春县| 同江市| 麻阳| 四川省| 如皋市| 静宁县| 扎兰屯市| 泾源县| 胶州市| 苏尼特左旗| 澄迈县| 盖州市| 奉节县| 科尔| 平原县| 张家口市| 安顺市| 东丽区| 高青县| 吉安县| 洛扎县| 屏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