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網絡占卜“劇透”人生 只會被收智商稅 這到底是“算命”還是“算錢”?
年底將至,不少人開始為自己的來年運勢感到好奇。據央視新聞報道,當下在一些社交媒體、視頻平臺上,利用塔羅牌、八字算命、星盤分析等方式
2020-12-11 09:40:44 -
為石窟寺保護利用注入科技力量 讓文物活起來
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分布廣泛且規模宏大的石窟寺,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加強石窟寺
2020-12-11 09:39:33 -
科學家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層年代序列 或改寫高原隆升與生態環境變化史
新發現!青藏高原中南部隆升到現代高度的實際歷史比國際主流看法要晚。12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國內外單
2020-12-11 09:38:44 -
嫦娥五號上升器受控落月 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8日6時59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按照地面指令受控離軌,7時30分左右降落在月面經度0度、南緯30度附近的預定落點。國
2020-12-10 09:57:26 -
大蒜素可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科學研究發現:最多只能降低感染概率
近來網上有傳言稱,因為大蒜中含有一種名為大蒜素的物質,它具有較強的殺菌消炎作用,能秒殺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細菌,還可以清除腸胃中的
2020-12-10 09:53:04 -
中國加速煤礦智能化 六省推進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占全國80%以上
山東、山西、陜西、安徽、河南、貴州等六省推進力度較大,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占全國80%以上。9日,在山西太原舉行的中國煤炭交易會上,中國國
2020-12-10 09:49:53 -
專家學者“把脈”機器人發展 增強我國智能機器人自主研發水平
以智能互聯 助力大灣區發展為主題的2020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將于12月10-12日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行。論壇旨在匯聚智能科技的新理論、新技術、
2020-12-10 09:49:05 -
地球之巔珠峰“新身高”公布 8848.86米
12月8日,中國和尼泊爾兩國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 86米。這是繼1975年、2005年之后,中國第三次公布這一地球最高峰的海拔數據
2020-12-10 09:42:07 -
浙江構建智慧交通“數字樞紐” 實現“四港”高效聯動
第三屆浙江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四港聯動發展論壇5日在杭州舉行。與會專家學者深層次研討了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以下簡稱四港)聯動
2020-12-09 09:55:16 -
地鐵建設“黑科技” 數字化技術指導隧道盾構施工 創造單線日掘進最高25環
近日,北京地鐵19號線積水潭站至北太平莊區間盾構隧道實現雙線貫通。據承建方中建八局介紹,這是其在京首條使用盾構法施工的地鐵隧道。盾構
2020-12-09 09:53:57 -
臨近空間數據共享服務系統正式上線 建立世界領先臨近空間科學實驗系統
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臨近空間數據共享服務系統正式上線。該系統將為國內外用戶提供多學科領域臨近空間科學數據
2020-12-09 09:52:53 -
無人機為野外搜救增添“科技之翼” 獲取信息的能力大幅提升
傳統野外搜救作業,只能采取漫無目的地毯式搜索,如今,有了無人機的加盟,搜救工作具備了高空視野、可移動的優勢,獲取信息的能力大幅提升
2020-12-09 09:51:26 -
健康醫療大數據共享時代 切勿將公眾變成“透明人” 應注重個人隱私保護
大數據時代,數據無處不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
2020-12-09 09:50:24 -
“蓋亞”發布迄今最詳細銀河系恒星圖錄 有助科學家進一步揭示銀河系演化歷程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道,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公布了銀河系迄今最詳細恒星圖錄——歐洲空間局(ESA)蓋亞空間天文臺發布的第三份有關恒星
2020-12-08 09:49:41 -
LG化學鋰硫電池長效性能再獲驗證 有望成為新一代二次電池主流產品
據《韓民族》網站日前報道,韓國LG化學研發的鋰硫電池的性能在最近的無人機飛行試驗中再次得到驗證。韓國航空航天研究院開發的高空長航時太
2020-12-08 09:47:07 -
全球首架可發射衛星無人機亮相 將于2021年進行小型衛星發射任務
這是一架無人機,可在沒有飛行員或發射臺的情況下將小型衛星送入軌道。近日,美國航空航天初創公司Aevum發布了世界上第一架名為RAVN-X的衛
2020-12-08 09:45:32 -
我國成功發射高分十四號衛星 可高效獲取全球范圍高精度立體影像
12月6日11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高分十四號衛星是
2020-12-07 10:15:39 -
我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 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
2020-12-07 10:13:47 -
嫦娥五號完成光榮任務 國旗又一次展現在月球表面
旗開月表,五星閃耀。經過科研團隊的數據接收和處理,4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這是繼
2020-12-07 10:12:51 -
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并實現首次放電 促進我國核聚變事業向領跑邁進
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實現首次放電,標志著中國自
2020-12-07 10:07:23 -
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 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
記者4日從中山大學獲悉,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制并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衛星預計2
2020-12-07 10:06:25 -
迄今最精確質子電荷半徑測出 精度是此前所有測量結果的2倍
氫是宇宙中最常見、最基礎的元素,但其質子電荷半徑大小仍是未解之謎。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撰文指出,他們利用高精度頻梳技術
2020-12-04 10:03:56 -
低軌衛星互聯網+5G+物聯網海上融合組網通信試驗
夜幕降臨,一艘行駛在浙江省岱山縣附近海域的輪船上,航天科工海上應用示范外場試驗隊的隊員們正忙碌地做著準備。他們要進行我國首次低軌衛
2020-12-04 10:03:01 -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 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后,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
2020-12-04 09:57:42 -
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完成月面自動采樣封裝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采樣,并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
2020-12-04 09:5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