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宜居整潔、設施完善、和諧共享的“美好住區”,是老舊小區居民的迫切需求,更是城市更新、穩投資促增長的重要舉措。今年,我市計劃對203個、867萬㎡老舊小區實施改造,10萬戶居民受惠。各級各有關部門持續高質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完善各項設施,補齊功能短板,打造群眾滿意的民生工程,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10月初,203個小區全部進場施工,多數正在開展管線砌井下管、雨污分流改造、道路鋪設、樓體粉刷等施工項目,累計完成投資9.3億元,招遠市、萊陽市今年全部改造項目已基本完工。
多方征詢民意,小區“老年病”3個月迎刃而解
今年6月1日,伴隨著施工機械進場隆隆的響聲,招遠市晨鐘小區老舊小區改造正式拉開序幕。晨鐘小區改造工程涉及18棟居民樓,578戶居民,建筑面積45045平方米。主要對小區供水、供電、通信等市政管線、雨污分流、道路改造、公共綠化、公共樓梯間墻面粉刷、更換落水管、樓體外墻復新、屋面防水、安裝安防設施、增設停車位、充電樁、健身器材等便民設施進行提升改造。
以人為本,是老舊小區改造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小區居民日常生活的痛點,便是老舊小區改造的重點。為確保改造順利進行,晨鐘小區改造實施前,充分尊重民意,采用入戶調查、問卷調查、集中座談等形式廣泛征求小區居民意見和改造需求,讓居民全過程參與改造過程。改造實施過程中,根據“地下、地上、空間”三個區域劃分制定相應的工程實施方案,采取“地下、地面、空中”同時開工的施工模式進行全面推進,整個工序環環相扣、穩步有序。同時將架空線路入地提到一項重要議題來解決,采取個別約談、逐個突破的方式積極與各管線單位協調溝通,并多次召開現場協調會,集中破解難題,提升改造效果。
多方合力之下,沉睡多年、姿容“憔悴”的晨鐘小區,于9月底改造竣工,順利通過驗收。相比之前老舊不堪的外觀,陳舊落后的設施,如今改造后的小區煥然一新,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得到顯著提升。小區舊貌換新顏同時,居民們也格外珍惜煥然一新的生活環境,自發組織定時清掃小區路面,鞏固改造成果。
晨鐘小區短短3個月脫胎換骨,僅是今年我市老舊小區改造“聽民聲、重民意”的一個縮影。芝罘區利用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和“雙報到”發放《防疫建議書》之機廣泛發放“老舊小區改造意見征集表”;萊山區利用公眾微信號,不聚集、不接觸的向計劃改造小區公示改造設計方案;疫情后再次利用入戶走訪、座談會、集中宣講等形式征集居民代表、樓長、業委會、物業企業、居委會等多方意見,分析匯總小區的焦點問題和居民改造意愿,做到改造內容菜單化,小區居民自主“點菜”。
保證“必改項”探索“提升項”,老舊社區日漸“智慧化”
老舊小區改造,如何“有章可循”?今年3月,《煙臺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實施方案》正式出臺,明確了總體規劃、工作目標、工作步驟和保障措施,為改造工作扎實有序推進提供了全面有力指導。同時,制定《煙臺市老舊小區改造技術導則》,將改造各分項工程劃分為17項“必改項”、9項“選改項”和6項“提升項”,每個改造方案在包含所有“必改項”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確定3項以上“選改項”及2項以上“提升項”,統籌實施“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確保改造質量。
在計劃對10個小區、27.6萬㎡進行改造的海陽市,創新采用“1+N”,實施以咨詢單位牽頭設計、造價、招投標、監理等企業,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的全新模式,一次性完成招投標,將老舊小區改造建設周期整體縮短。“居民普遍迫切反映需要對雨污分流進行改造,我們針對需求,現場派駐了總監理工程師、專業監理工程師、監理員,也有負責溝通協調的項目經理和技術支持團隊,由專業人員組成的巡檢小組每周對各個小區進行巡視,做出相應周計劃。同時,使用自主研發的數字化平臺,集BIM、GIS、阿里云、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ERP等多項關鍵技術,對改造進行視頻管理,實現全程可追溯。”負責改造施工的山東百偉建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雙節”來臨之前,黃海城市花園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地下管網更換及還填,雨污分流、樓體防水、單元門窗更換等全部完成,樓體修繕、外墻粉刷等進入“收尾”。伴隨著小區基礎設施短板的全面補齊,未來小區還將引入新能源路燈、人臉識別系統、微信一端操作等“提升項”,全面提升居民生活智能化和便捷度。小區監控室通過通過覆蓋整個小區的215個攝像探頭,實現小區動態“無死角”收納。同時,小區管理將通過微信實現“一端集成”,以往線下跑社區和物業需辦理的事務,未來可以實現手機上的“指尖辦”。目前,智慧社區運營所需的線纜已經完成埋設,社區正門、各單元門的人臉識別設備正準備安裝;未來,黃海城市花園小區居民只需要關注小區微信服務號,就可以實現業主認證、人臉上傳、門禁開閉、物業費繳納、意見提交等多個功能。
3項目進入省級重點項目庫,探索社會融資改造新路徑
今年6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老舊小區改造創新投融資機制作出部署,提出對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安排中央補助資金。鼓勵金融機構和地方積極探索,以可持續方式加大金融對老舊小區改造的支持。今年我市完成867萬㎡老舊小區改造,需投入16.1億元,涉及改造、運營、后期維護等多項支出。根據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全省“4+N”改造融資模式試點有關工作要求,我市老舊小區改造計劃中,將篩選一批符合要求的小區推薦申報國家和省級試點項目,積極爭取省級專項資金補助。
今年,我市精心篩選3個項目納入“2020年全省老舊小區改造重點項目庫”,其中牟平區體育場區片、新一中區片等2個項目為“4+N”融資模式試點項目。體育場區片計劃采取大片區統籌平衡模式,將“舊改+棚改+產業導入”捆綁統籌,做到項目內部肥瘦搭配,可實現社會融資13億元;牟平區新一中區片計劃采取跨片區組合平衡模式,整體地塊外捆綁周邊國有土地老舊小區,以項目收益彌補改造支出,可實現社會融資14億元。
今年老舊小區改造市級補助,也把“真金白銀”落在了實處:按計劃,芝罘區每戶將補助4200元,福山區、萊山區、牟平區每戶補助3600元,其他縣市區(不含開發區)以以獎代補的方式予以支持,待竣工驗收合格后,每戶原則上按2000元進行獎勵。市級預留1000萬元,用于獎勵考核優秀的縣市區,并補貼管線專營單位管線入地費用。
全媒體記者 楊健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